墨子
书名《墨子》
作者
版本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墨子》·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墨翟撰。考《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隋书·经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又诸书多称墨子名翟,因树屋书影则曰墨子姓翟,母梦乌而生,因名之曰乌,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以墨为姓,是老子当姓老耶?其说不著所出,未足为据也。宋《馆阁书目》称《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此本篇数与《汉志》合,卷数与《馆阁书目》合。惟七十一篇之中仅佚节用下第二十二,节葬上第二十三,节葬中第二十四,明鬼上第二十九,明鬼下第三十,非乐中第三十三,非乐下第三十四,非儒上第三十八,凡八篇,尚存六十三篇,与《馆阁书目》不合。陈振孙《书录解题》又称有一本止存十三篇者,今不可见。或后人以两本相校,互有存亡,增入二篇欤?抑传写者讹以六十三为六十一也。墨家者流,史罕著录,盖以孟子所辟,无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净取诸老,其慈悲则取诸墨。韩愈《送浮屠文畅序》,称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以佛为墨,盖得其真。而读《墨子》一篇,乃称墨必用孔,孔必用墨。开后人三教归一之说,未为笃论。特在彼法之中,能自啬其身,而时时利济於物,亦有足以自立者。故其教得列於九流,而其书亦至今不泯耳。第五十二篇以下,皆兵家言,其文古奥,或不可句读,与全书为不类。疑因五十一篇言公输般九攻、墨子九拒之事,其徒因采摭其术,附记其末。观其称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守固之器在宋城上,是能传其术之徵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亦吾廬詩草:8卷 博物典彚:20卷 遼史紀事本末:40卷 卷首 1卷 卷末 1卷 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 兩河奏疏:不分卷 札迻:12卷 餐霞集:四卷 留溪外傳:1卷 南菁講舍文集:6卷 小學考:50卷 釣磯立談:一卷 遼金紀事本末:92卷 韓非子:20卷 嘯堂集古錄:二卷 巴縣志 江左十五子詩選:15卷 衡山(劉道一)正氣集 警語類抄:八卷 余忠宣公青陽集:5卷 明季稗史彙編:16種27卷 宣示表 廿一史四譜:54卷 鹽鐵論:12卷 唐宋大家全集錄 灌園居偶存草:1卷 傅硯堂詩錄:8卷 續世說:12卷 古音駢字:5卷 雲南水道考:5卷 詞律:二十卷,拾遺八卷,補遺一卷 鎦子政左氏說:1卷 牧庵集:36卷 飲食紳言:1卷 左傳官名考:2卷 天彭牡丹譜:一卷 秦淮廣紀:3卷 菿漢微言:1卷 高昌館課:不分卷 歸田錄:2卷 續金山志:20卷 博物志:10卷 說文韻譜校:5卷 鶴齋詩存 孟子纂疏:14卷 金石萃編校字記:不分卷 俞曲園尺牘:2卷 大唐校祀録:10卷 纂要:1卷 陳州牡丹記:1卷 文獻通考:348卷,考証3卷 賓萠外集:四卷 古照堂藏書 投子義青禪師語錄:一卷 總理遺墨 平樂縣志:[光緒]:10卷 孫詒讓研究:不分卷 讀春秋:2卷 崇禎宮詞:二卷,附校記一卷 北京箋譜 樂亭縣志:[乾隆]:14卷,首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