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
书名《鬻子》
作者
版本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鬻子》·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周鬻熊撰。《崇文总目》作十四篇,高似孙《子略》作十二篇,陈振孙《书录解题》称陆佃所校十五篇。此本题唐逢行珪注,凡十四篇,盖即《崇文总目》所著录也。考《汉书·艺文志》道家《鬻子说》二十二篇,又小说家《鬻子说》十九篇,是当时本有二书。《列子》引《鬻子》凡三条,皆黄、老清静之说,与今本不类。疑即道家二十二篇之文。今本所载与贾谊《新书》所引六条文格略同,疑即小说家之《鬻子》说也。杜预《左传注》,称鬻熊为祝融十二世孙。孔颖达疏谓不知出何书。《史记》载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受封於楚。《汉书》载魏相奏记霍光,称文王见鬻子,年九十馀。虽所说小异,然大约文、武时人。今其书乃有昔者鲁周公语,又有昔者鲁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语,而贾谊《新书》亦引其成王问答凡五条,时代殊不相及。刘勰《文心雕龙》云,鬻熊知道,文王谘询。遗文馀事,录为《鬻子》。则裒辑成编,不出熊手。流传附益,或构虚词,故《汉志》别入小说家欤?独是伪《四八目》一书见北齐阳休之序录,凡古来帝王辅佐有数可纪者,靡不具载。而此书所列禹七大夫皋陶、杜子业、既子、施子黯、季子甯、然子堪、轻子玉,汤七大夫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皆具有姓名,独不见收。似乎六朝之末尚无此本。或唐以来好事之流依仿贾谊所引,撰为赝本,亦未可知。观其标题甲乙,故为佚脱错乱之状,而谊书所引则无一条之偶合,岂非有心相避,而巧匿其文,使读者互相检验,生其信心欤?且其篇名冗赘,古无此体,又每篇寥寥数言,词旨肤浅,决非三代旧文。姑以流传既久,存备一家耳。卷首有逢行珪序及永徽四年进书表,自署华州郑县尉。里居未详。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章午峰先生年譜]一卷日記一卷 宋元通鑑一百五十七卷 草廬經略十二卷 [光緒]續修廬州府志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 湖山疊影樓詩鈔六卷 岱南集二卷嘉穀堂集一卷 傳樸堂詩稿四卷補遺一卷 鳴原堂論文二卷 明史稿三百十卷目錄二卷 古文分編集評初集五卷二集五卷三集八卷四集四卷 家塾緒言二卷詩筒遺草一卷 續千文 隱拙齋集五十卷續集五卷 范忠貞公全集四卷首一卷附錄一卷 八指頭陀詩集十卷述一卷詞一卷襍文一卷 薛氏鈡鼎款識集二十卷 自樹廬詩集二卷 嘯亭雜錄八卷續錄二卷 齊太史移居倡酬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醫林纂要探源十卷附錄一卷 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首一卷 菰中隨筆三卷附詩律蒙告一卷亭林藏書目一卷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 [光緒]湘陰縣圖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聰山集三卷 女世說四卷 [乾隆]衡水縣志十四卷 痘疹慈航二卷附萬密齋先生痘麻 [雍正]屯留縣志四卷 名臣傳二十卷 通典二百卷 [道光]蘭州府志十二卷首一卷 [金山錢氏]家刻書目十卷 史鞶一卷改元考一卷 學範二卷 古賢桃花女周公講論鎮書四卷 聲畫集八卷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 [光緒]歸安縣志五十二卷首一卷 靳文襄公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六卷 體學新編三卷 中州名賢文表三十卷 典故烈女全傳四卷 西比利亞志一卷附新志一卷 清文補彙八卷 竹崦盦金石目錄五卷 小謨觴館詩集八卷詩續集二卷詩餘附錄一卷文集四卷文續集二卷 沈文唐三先生畫卷 勵志錄二卷 蜚雲閣淩氏叢書六種 痧癥全書三卷 天文大成全志輯要八十卷 今文尚書攷證三十卷 雍錄十卷 史事論戊編十卷 分類時務通纂五十卷 御纂春秋直解十二卷 [光緒]慶元縣志十二卷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