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博古图
书名《宣和博古图》
作者
版本三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案晁公武《读书志》称《宣和博古图》为王楚撰,而钱曾《读书敏求记》称元至大中重刻《博古图》,凡臣王黼撰云云,都为削去,殆以人废书。则是书实王黼撰,楚字为传写之伪矣。曾又称《博古图》成於宣和年间,而谓之重修者,盖以采取黄长睿《博古图说》在前也。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曰,《博古图说》十卷,秘书郎昭武黄伯思长睿撰,凡诸器五十九品,其数五百二十七,印章十七品,其数四十五。长睿没於政和八年,其后修《博古图》颇采用之,而亦有删改云云。钱曾所说,良信。然考蔡绦《铁围山丛谈》曰,李公麟字伯时,最善画,性喜古,取生平所得及其闻睹者作为图状,而名之曰《考古图》。及大观初,乃仿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则此书踵李公麟而作,非踵黄伯思而作,且作於大观初,不作於宣和中。绦,蔡京之子,所说皆其目睹,当必不误,陈氏盖考之未审。其时未有宣和年号,而曰《宣和博古图》者,盖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书画。后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左丞范致虚言犯辽国年号(案:辽先以重熙建元,后因天祚讳禧,遂追称重和),徽宗不乐,遂以常所处殿名其年,且自号曰宣和人,亦见《铁围山丛谈》。则是书实以殿名,不以年号名。自洪迈《容斋随笔》始误称政和、宣和间朝廷置书局以数十计,其荒陋而可笑莫若《博古图》云云。钱曾遂沿以立说,亦失考也。绦又称尚方所贮至六千馀数百器,遂尽见三代典礼文章,而读先儒所讲说,殆有可哂者。而洪迈则摘其父癸匜、周义母匜、汉注水匜、楚匜盘、汉梁山鋗及州吁高克诸条,以为诟厉,皆确中其病。知绦说乃回护时局,不为定评。然其书考证虽疏,而形模未失,音释虽谬,而字画俱存,读者尚可因其所绘,以识三代鼎彝之制,款识之文,以重为之核订。当时裒集之功,亦不可没。其支离悠谬之说,不足以当驳诘,置之不论不议可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朱靜庵自怡集一卷 靜庵集(靜庵賸稿)一卷附錄一卷 靜庵集(靜庵賸稿)一卷附錄一卷 靜庵賸稿摘鈔不分卷 夏赤城集一卷 赤城夏先生集七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赤城夏先生集二十三卷 赤城夏先生集二十三卷 赤城夏先生集二十三卷 赤城夏先生集八卷附錄一卷 劉文和公集十六卷附錄一卷 古直先生文集十六卷附錄一卷 定庵集五卷榮壽錄一卷 馬端肅公詩集一卷 雙槐集四卷首一卷 大明英宗皇帝御製集不分卷 何椒邱集 椒丘先生文集三十五卷 文肅公文集三十四卷外集一卷 文肅公文集三十四卷外集一卷 文肅公文集三十四卷外集一卷 文肅公文集三十四卷外集一卷 文肅公文集三十四卷外集一卷 椒邱雄四十四卷外集一卷 張石河文稿一卷 石田先生詩鈔八卷文鈔一卷事畧一卷 沈石田先生詩文集十卷 沈石田集一卷 沈石田先生詩集不分卷 沈石田先生詩集一卷 石田先生詩鈔十卷 石田先生詩鈔十卷 石田詩選十卷 石田詩選十卷 石田詩選十卷 沈石田先生集不分卷 沈石田先生集不分卷 石田先生集十一卷 石田先生集十一卷 石田先生集十卷 石田先生集十卷 石田先生集七卷 石田先生集十三卷 石田先生集存二卷 石田稿三卷 石田稿不分卷 石田稿不分卷 石田稿□卷 一舫齋詩一卷 吾溪公詩集不分卷餘力稿不分卷 徐康懿公餘力藳十二卷 徐康懿公餘力藳五卷 林泉高士孫西川詩稿一卷 林泉高士孫西川詩稿一卷 竹室内集一卷外集一卷 大巍禪師竹室内集一卷 羅川翦雪詩一卷 釋雪江集一卷 雪江詩稿二卷 四時存采稿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