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家说
书名《项氏家说》
作者
版本十卷、《附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项安世撰。安世有《周易玩辞》,已著录。此盖其读经史时条记所得,积以成编者也。案嘉定辛未,乐章撰《周易玩辞》后序曰:项公昔忤权臣,摈斥十年,杜门却扫,足迹不涉户限。耽思经史,专意著述,成书数篇。迨兵端既开,边事告急,被命而起,独当一面。外御凭陵,内固根本,成就卓然。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其当庆元中得罪时,谪居江陵,杜门潜心,起居不出一室,送迎宾友,未尝逾阈。诸书皆有论说。然则是书乃庆元间斥居江陵时所作也。安世学有体用,通达治道,而说经不尚虚言,其订核同异,考究是非,往往洞见本原,迥出同时诸家之上。是书见於《宋史·艺文志》者十卷,附录四卷,又别出《孝经说》一卷,《中庸说》一卷。《书录解题》并同。自明初以来,其本久佚,今惟散见《永乐大典》各韵内。核其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篇帙亦尚多完善。谨依类排纂。经则案各经之文次之,卷一、卷二并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等。是为说经篇,凡七篇。其八、九、十三卷则先以说事篇,次说政篇,次说学篇。虽原目无存,未必悉符其旧。然陈振孙言是书有云:九经皆有论著。其第八卷以后杂说文史政学,则序次大致当亦不甚悬殊。振孙又云:附录《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则各为一书。重见诸类,似附录之四卷本分为四种单行,而复取以附於家说后也。今检《永乐大典》,但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而《诗篇次》、《邱乘图》未经收入。疑当时即已散佚,无可考补。谨据其存者,仍合为附录二卷,次之於末,以略还原书之旧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史記選六卷 二銘草堂金石聚十六卷 悅雲山房詩存六卷風泉館詞存一卷 楹聯彙編八卷 舊約聖書創世紀一卷 二十四硯亝題贈錄不分卷 韓子迂評二十卷 子史精華三十卷 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陶仲平家傳]一卷祭文一卷哀辭一卷挽辭一卷 欽定全唐文一千卷 惜抱軒尺牘八卷 清芬堂叢書四十九種一百八十六卷 觀音大士得道壬申寶懺二卷 品花寶鑑六十回 御纂醫宗金鑑九十卷首一卷 樊南文集詳注八卷 文道十書四種十二卷 韻岐五卷 朱氏群書六種 經義述聞三十二卷 國朝書畫家筆錄四卷 板橋集六種 說文解字十二卷 天雨花三十回 天岳山館文鈔四十卷 潄芳軒合纂禮記體註四卷 吳中舊事一卷 毛詩多識十二卷 周官講義不分卷 西夏紀事本末三十六卷年表一卷 [光緒]蠡縣志十卷 商賈尺牘二卷 鐵厓詩集三種 書經注十二卷 各國政藝通考六十卷 樂道堂文鈔五卷 荆石王相國叚註百家評林班馬英鋒選十卷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 樊子二卷 訓俗遺規四卷從政遺規二卷教女遺規三卷養正遺規二卷補編一卷在官法戒錄四卷 閒居偶錄十二卷 南齊書五十九卷 字學備要不分卷 雅雨堂藏書 墨歡吟館詩存四卷 前漢書補注一百卷首一卷 韓非子二十卷識誤三卷 晉王府君行述一卷 戰略學不分卷 國語二十一卷 七家試帖輯註彙鈔不分卷 黃氏醫書八種 漢學堂叢書 策學備纂三十二卷首一卷 吳摯甫文集四卷附鈔深州風土記四篇一卷 東溪草堂存稿二卷 四書正韻一卷 高陽太傅孫文正公年譜五卷 論語孔注辨偽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