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集注
书名《法言集注》
作者
版本十卷(通行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法言集注》·十卷(通行本)

汉扬雄撰。宋司马光集注。雄有《方言》,光有《易说》,皆已著录。考《汉书·艺文志》,儒家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雄本传具列其目,曰学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问道第四,问神第五,问明第六,寡见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十,渊骞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三。凡所列汉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详者,盖当时甚重雄书也。自程子始谓其曼衍而无断,优柔而不决。苏轼始谓其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至朱子作《通鉴纲目》,始书莽大夫扬雄死。雄之人品著作,遂皆为儒者所轻。若北宋之前,则大抵以为孟、荀之亚。故光作《潜虚》以拟《太玄》,而又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考自汉以来,有侯芭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李轨解一卷,辛德源注二十三卷。又有柳宗元注,宋咸广注,吴秘注。至光之时,惟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之注尚存。故光裒合四家,增以己意,原序称各以其姓别之。然今本独李轨注不署名,馀则以宗元曰、咸曰、秘曰、光曰为辨。盖传刻者所改题也。旧本十三篇之序列於书后,盖自《书序》、《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孔传所移,《诗序》为毛公所移,乃谓子云亲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升之章首,取合经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仍之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松花庵詩草二卷 松花庵逸草一卷詩餘一卷 蘭山詩草一卷 蘭山課業松崖詩錄二卷 松花庵律古一卷 律古續稿一卷集古古詩一卷集古絕句一卷 松崖文稿一卷 松崖文稿次編一卷 松花庵續集九卷 蘭山課業松崖詩錄二卷 太阿秋水集不分卷 亦川詩鈔三卷 傳書樓詩稿不分卷 傳書樓詩稿不分卷 傳書樓詩稿不分卷 陶園詩集二十一卷補遺一卷 陶園文集八卷 陶園全集三十二卷首一卷 陶園全集(陶園文集八卷集二十四卷詩餘二卷附六如亭傳奇二卷) 陶園全集(陶園文集八卷集二十四卷詩餘二卷附六如亭傳奇二卷) 紫峴山人全集五十四卷附陶園年譜一卷 紫峴山人全集五十四卷附陶園年譜一卷 笙雅堂集十九卷 笙雅堂集十九卷 樂圃吟鈔八卷 苕雲集鈔一卷 二樹山人寫梅歌一卷 二樹山人寫梅歌一卷 二樹山人寫梅歌不分卷 二樹山人寫梅歌一卷續編一卷 補刻摘句圖詩不分卷 二樹詩集四卷 童二樹先生題畫詩一卷題梅詩一卷 童二樹畫梅詩鈔一卷 抱影廬詩一卷 二樹今體詩一卷二樹詩畧五卷二樹寫梅歌續編一卷 二樹山人詩稿一卷 二樹山人疊韻詩一卷 疏影樓題畫詩不分卷 菱溪遺草一卷附輓詩一卷 二研齋遺稿四卷 二研齋遺稿四卷 二研齋遺稿四卷 傳經堂詩集二卷附錄一卷 傳經堂詩集不分卷 楚粤吟詩集二卷 素園詩草不分卷 傳經室詩集不分卷 寒松穉子雜著十六卷雜吟四卷 不已言集二十卷 憺園集二卷補遺一卷 憺園集二卷補遺一卷 同園存稿二卷 楊莊詩草一卷 介祉詩鈔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介祉詩鈔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翽羽堂詩草一卷 史山樵唱三卷 史山樵唱三卷 洗心居吟草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