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配位议
书名《北郊配位议》
作者
版本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北郊配位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康熙二十四年,太常寺卿徐元珙疏奏,现行祀典北郊既改北向,而三祖配位仍首东次西,同於南郊,请酌改所向。奇龄时官检讨,因撰是书。其斥汉元始仪之误,谓孟春合祀,天位在西,地位在东,皆因惑於《曲礼》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之文。其实《曲礼》据常坐言之。若礼坐之席,则仪礼、射礼皆筵宾席於户西,东上自与《曲礼》异。考《乡射礼》文,乃席宾南面东上。贾公彦疏云,言东上,因主人在东,故席端在东,不得以《曲礼》席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解之。奇龄本此以折元始仪,实为有据。至於元始仪配位西向南上,亦相承《曲礼》西向东向以南方为上之文。奇龄以后汉改从北上为正,其论甚确。然考北上之义,亦本《仪礼》。《大射仪》曰:“大夫继而东上,若有东面者则北上。”《燕礼》曰:“士既献者立於东方,西面北上。”此北上之异於南上者。今奇龄知南向东上之本於《仪礼》,而独未知西向北上之亦本於《仪礼》。则未免知一而不知二。奇龄又谓北郊既改从北向,则配位即统於所赂。地道尚右,配位当以东为上,东乃北向之右也。今考《仪礼·大射仪》曰:“诸公阼阶西,北面东上。”《燕礼》曰:“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则北郊北向,配位以东为上,与《仪礼》北面东上义例全通。奇龄徒以地道尚右定之,亦为未审。然全书考辨精核,援引博赡,於宋、明以来议礼之家,要为特出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愛日吟廬書畫錄四卷 學古齋金石叢書四集 唐會要一百卷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古唐詩合解十六卷 經史百家簡編二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總目一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補遺一卷備考一卷 評選環溪草堂醫案三卷 傷寒審症表一卷 群經平議三十五卷 留耕堂集二卷復庵小稿十卷容膝居雜錄六卷 四銅鼓齋論畫集刻十二種 台州叢書 四書體注合講十九卷 繪圖湘軍平逆傳十六回 名醫類案十二卷 史記菁華錄六卷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時憲書一卷 鶴山文鈔三十二卷周禮折衷四卷師友雅言一卷 御纂醫宗金鑑九十卷首一卷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履歷便覽一卷 經苑二十五種 孝經注疏九卷 化學分原八卷 雪廬百印不分卷續不分卷 郭侍郎奏疏十二卷 全唐詩話八卷 中州人物考八卷 御製圓明園詩二卷 說文釋例二十卷補正二十卷 華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漢魏詩集十四卷 粵西詩載二十五卷文載七十五卷叢載三十卷 世說新語三卷 伊園文鈔四卷詩鈔三卷 小酉腴山館文鈔九卷詩鈔二卷詩補錄一卷詩續補二卷詩三編二卷詩四編二卷集外文四卷 大清通禮五十四卷 [光緒]續修井陘縣志三十六卷 [宣統]西安縣志略十三卷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 明通鑑九十卷目錄二十卷前編四卷附編六卷 欽定書經圖說五十卷 東漢會要四十卷 夏小正通釋一卷 聖武記十四卷 立世阿毗曇論十卷 國聞報彙編二卷 江蘇學務文牘四編 名賢手札不分卷 困學紀聞集證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乾隆]富順縣志五卷首一卷 柳堂憶存稿二卷附錄一卷 [光緒]永川縣志十卷首一卷 論語最豁集四卷 三教心法二卷 增訂本草備要四卷 學治臆說二卷 本朝試賦新硎五卷 聖門樂志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