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故事
书名《麟台故事》
作者
版本五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麟台故事》·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俱撰。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廷试中甲科,历官徽猷阁待制,封新安县伯,事迹具《宋史·文苑传》。《玉海》载元祐中宋匪躬作《馆阁录》,绍兴元年程俱上《麟台故事》,淳熙四年陈骙续为《馆阁录》。盖一代翰林故实,具是三书。今宋录已亡,陈录仅存,而亦稍讹阙。是书则自明以来惟《说郛》载有数条,别无传本。今考《永乐大典》,徵引是书者特多。排比其文,犹可成帙。其书多记宋初之事,典章文物,灿然可观。盖绍兴元年初复秘书省,首以俱为少监。故俱为是书,得诸官府旧章,最为详备。如《东都事略·邢昺传》载,由侍读学士迁工部侍郎,不著加中散大夫。《宋绶传》载,召试中书,不著迁大理评事。《宋史·韩琦传》载,由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不著为太常寺丞及太子中允。《王陶传》载,为太子中允,不著编校昭文馆书籍。《孙洙传》亦不著洙尝为於潜令及编校秘阁书籍。而皆见於是书。又如《玉海》引《谢泌传》,泌上言:“请分四库书籍,人掌一库。”事在端拱初。而其一百六十八卷又载此事於天圣五年,前后自相剌谬。据此书所载,则在咸平之初。又《续通鉴长编》载,咸平二年七月甲寅,幸国子监,还幸崇文院,而此日之后又有癸丑。则是月之内不容先有甲寅,显然牴牾。据是书乃是七月甲辰。如此之类,凡百馀条,皆足以考证异同,补缀疏略,於掌故深为有裨。原书《文献通考》作五卷,今所裒录,仍符此数,疑当时全部收之。《通考》又称凡十二篇,而不详其篇目。其见於《永乐大典》者,有《官联》、《职掌》、《廪禄》三门,皆与陈骙书标题相合。疑骙书即因俱旧目修之。今即以骙之篇目分隶诸条,莫不一一条贯,无所龃龉。亦可谓神明焕然,顿还旧观矣。骙录载曝书会、饯会及大宴学士院三条,俱云出《麟台故事》。然引其事,不载其词。殆姚广孝等排纂之时,刊除重复,误削前而存后。当时编辑无绪,即此可见一端。今亦无从补入。惟俱《北山集》中载有后序一篇,并附录之,以存其旧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華佗玄門脈訣内照圖二卷 文選六十卷 大清重刻龍藏彙記不分卷 欽定三通考證三種 中山傳信錄六卷附錄一卷 元恭文鈔七卷 唐荆川先生文集十八卷補遺一卷 炳燭編四卷 五禮通考二百六十二卷首四卷總目二卷 萬充宗先生經學五書 六書統溯原十三卷 莊子集釋十卷 [道光]陽曲縣志十六卷 韓魏公集三十八卷家傳十卷别錄一卷遺事一卷 乘查筆記二卷 歷代通鑑纂要九十二卷 周禮政要二卷 儀宋堂文二集十卷 八旗文經五十六卷作者考三卷敘錄一卷 句溪雜著四卷 平津館叢書三十八種 光州吳氏家墨三編試卷附存補記 古唐詩合解十二卷 康對山先生文集十卷 [熙寧]長安志二十卷圖三卷 唐陸宣公集二十四卷 新安歙北徐村徐氏宗譜不分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 金壺七墨 悔過齋文集七卷劄記一卷續集七卷補遺一卷 經義一卷 古杼秋館文集三卷 蓬窗隨錄十四卷附錄二卷 五代詩話十二卷 [光緒]榆次縣續志四卷 雅雨堂叢書十三種 國朝畿輔詩傳六十卷 歷代帝王年表 唐宋文醇五十八卷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三十五卷 東觀漢記二十四卷 文史通義八卷校讎通義三卷 永康太平呂氏世德源流集三卷 虞東先生文錄八卷 甬上耆舊詩三十卷 [光緒]新寧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西遊真詮一百回 欽定平定七省方略一千一百五十卷首二卷 擁雙豔三種六卷 王氏醫案二卷王氏醫案續編八卷 平津館叢書三十八種 新儀象法要二卷首一卷 女才子傳十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 虞伯生選杜律七言注三卷 玉函山房輯佚書 湖海樓詩集八卷 硯林集拾遺一卷附三丁詩文拾遺一卷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