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书名《晏子春秋》
作者
版本八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晏子春秋》·八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旧本题齐晏婴撰。晁公武《读书志》:婴相景公,此书著其行事及谏诤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然则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徵《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特失其编次者之姓名耳。题为婴者,依托也。其中如王士祯《池北偶谈》所摘齐景公圉人一事,鄙倍荒唐,殆同戏剧。则妄人又有所窜入,非原本矣。刘向、班固俱列之儒家中。惟柳宗元以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其旨多尚兼爱,非厚葬久丧者。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薛季宣《浪语集》又以为孔丛子诘墨诸条今皆见《晏子》书中,则婴之学实出於墨。盖婴虽略在墨翟前,而史角止鲁,实在惠公之时,见《吕氏春秋·仲春记·当染篇》。故婴能先宗其说也。其书自《史记·管晏列传》已称为《晏子春秋》。故刘知几《史通》称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然《汉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盖二名兼行也。《汉志》、《隋志》皆作八篇,至陈氏、晁氏《书目》乃皆作十二卷,盖篇帙已多有更改矣。此为明李氏绵眇阁刻本。《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与《汉志》八篇之数相合。若世所传乌程闵氏刻本,以一事而《内篇》、《外篇》复见。所记大同小异者,悉移而夹注《内篇》下。殊为变乱无绪。今故仍从此本著录,庶几犹略近古焉。

(案《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於此。)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孝經正義九卷 御製官箴一卷 西村文鈔五卷 簪花髻一卷 濟陽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卷 迴瀾正諭一卷 王鳳洲先生校選白樂天長慶集二十二卷 傅巖讀史閒評不分卷 [江蘇常熟]南張世譜八卷 劍州志十卷 佛光滿鏡 長陽縣志七卷首一卷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二十七年辛丑二十八年壬寅恩正併科會試墨卷一卷 安成周氏家集五卷 濰縣竹枝詞自註二卷 安福縣一卷 佩文廣韻彙編五卷 新刻韓詩外傳十卷 抗言在昔集不分卷 魏約之六種 太平天國史事日志不分卷 成唯識論學記四卷 七畧不分卷 [光緒]蘄水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平仲清江集鈔一卷 [民國]廣西新志 便宜小效畧存二卷 樂志堂文略四卷附録一卷詩略二卷 [民國]重纂禮縣新志四卷首一卷 蓮北魯文恪公存集五卷 鹽鐵論十卷附考證一卷 出使須知一卷 華谷集一卷 清朝畫征録三卷續録二卷浦山論畫一卷 散悶開心一套 師山先生文集十一卷 皇甫司勳集六十卷 遜志齋集拾遺十卷 香王菩薩陀羅尼咒經一卷 感知錄 禮俗權衡二卷 後耳目志一卷 番境補遺一卷 難經注疏二卷三焦辨1卷 佛說轉女身經一卷 元城語錄解三卷附行錄解一卷 家禮五卷附錄一卷 平夏錄 [浙江黃巖]西橋王氏續修宗譜六卷 晝簾緒論一卷 菩薩本生鬘論十六卷 懷玉山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諾臯記一卷 [乾隆]伏羌縣志十二卷 文衡山拙政園圖真蹟一卷 衷聖齋文集二卷 中候摘雒貳 梅李補志不分卷 譜雙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