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尔雅
书名《小尔雅》
作者
版本一卷(通行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小尔雅》·一卷(通行本)

案《汉书·艺文志》有《小尔雅》一篇,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并载李轨注《小尔雅》一卷,其书久佚。今所传本则《孔丛子》第十一篇抄出别行者也。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十章,而益以《度》、《量》、《衡》为十三章,颇可以资考据,然亦时有舛迕。如《广量》云:“豆四谓之区,区四谓之釜。”本诸《春秋传》“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之文。下云:“釜二有半谓之薮。”与《仪礼》“十六斗曰薮”合。其下又云:“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锺。”则实八斛,乃《春秋传》所谓陈氏新量,非齐旧量六斛四斗之锺。是豆、釜、区用旧量,锺则用新量也。《广衡》曰:“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锊。”《公羊传疏》引贾逵称俗儒以锊重六两者,盖即指此。使汉代小学遗书果有此语,逵必不以俗儒目之矣。他如谓“鹄中者谓之正”,则并正鹄之名不辨。谓“四尺谓之仞”,则《考工记》浍深二仞,与洫深八尺无异矣。汉儒说经,皆不援及。迨杜预注《左传》,始稍见徵引。明是书汉末晚出,至晋始行,非《汉志》所称之旧本。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孔子古文,殆循名而失之。相传已久,姑存其目。若其文则已见《孔丛子》,不复录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何北山先生遺集三卷附録一卷 雪溪詩五卷補遺一卷逸文一卷 金史補脫一卷 韓文公集選二卷 春秋演孔圖 爐藏道里最新圖考 分別經一卷 古今七才子詩文集七卷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 舌胎 漢唐三傳 鶴背生詞一卷 [安徽休寧]黎陽程氏本宗譜一卷 漢書律歷志補注訂誤一卷 湖北通志檢存稿四卷 周易尚占三卷 刺灸心法要訣八卷 阮齋文鈔四卷詩鈔六卷 醫方考六卷脈語二卷 周易畧例校正一卷 天放早課不分卷 荔社紀事一卷 怡雲山莊詩鈔三卷詞鈔一卷 鶴林玉露十六卷 顧子方帖一卷鄒公履帖一卷 北征後錄一卷 易義參一卷 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六卷 [順治]洛陽縣誌十二卷首一卷 文選六十卷 甘澤謠一卷附錄一卷 新刻在陳絕糧段 明季北略二十四卷 釋音一卷 (光緒)重修嘉善縣志三十六卷首一卷 脈訣一卷 存我軒偶錄不分卷 四書講義一卷 光緒癸卯恩科江西闈墨 [江蘇常熟]虞山邵氏宗譜三卷首一卷 [浙江德清]唐棲朱氏家譜不分卷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不分卷 春秋釋一卷 [乾隆]循化廳志稿八卷 廬山志十二卷首一卷廬山志副刊十四卷 浙江通志釐金門稿三卷 心印紺珠經二卷 明大司馬盧公奏議十卷附一卷 效顰集 滇程記一卷附錄一卷 王仁煦切韻一卷 儀禮鄭注句讀十七卷監本正誤一卷石本誤字一卷 祭輓彙錄二十二卷續錄四卷 佛說聖最上燈明如來陀羅尼經一卷 甌鉢羅室書畫過目考四卷首一卷附一卷 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補標題評斷實紀二十七卷 香草詞二卷 衆美飛霞一卷 石聯遺稿八卷 大方等頂王經(維摩詰子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