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骈字
书名《古音骈字》
作者
版本一卷、《续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古音骈字》一卷,明杨慎撰。《续编》五卷,国朝庄履丰、庄鼎铉同撰。古人字少而韵宽,故用字往往假借。是书取古字通用者以韵分之,各注引用书名於其下。由字体之通,求字音之通,於秦汉以前古音,颇有考证。但遗阙过多,牵合亦复时有。即以开卷《东冬韵》论之。如《荀子·议兵篇》云:“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注》曰:“陇种,《新序》作龙钟。”《礼论》篇曰:“弥龙。”《注》曰:“弥如字,又读为弭。”《楚辞·九章》曰:“荪详聋而不闻。”《补注》云:“详与佯同。”《九叹》曰:“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注》云:“逢龙一作逄,古本作蓬”。《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曰:“大夫曳庸。”《注》曰:“《左传》作后庸,《国语》舌庸。”《史记·五帝本纪》曰:“其后有刘累扰龙。”应劭曰:“扰音柔。”故《五帝本纪》又曰:“扰而毅。”徐广曰:“扰一作柔。”则扰柔字通。《仓公列传》曰:“臣意胗其脉曰迵风。”。《注》曰:“迵音洞,言洞入四肢。”《汉书·地理志》曰:“都庞”。应劭曰:“庞音龙。”师古曰:“音龚。”《扬雄传》曰:“奋六经以摅颂。”师古曰:“颂读若容。”《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曰:“《诗》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恂蒙。’”《注》曰:“今《诗》为骏庞。”《五帝德篇》曰:“鸟兽昆虫。”考《说文》以“虫”为“虺”,然汉代碑刻即用“虫”为“蟲”,则虫、蟲通。此书原本、续本均未举及,则采摭之未备也。又如原本於“蜂门”二字注出《荀子》,而《史记·龟策列传》亦作“蜂门”,乃不注。续本於虋冬、满冬、门冬引《尔雅注》,而《山海经》曰:“其草多芍药、虋冬”,乃不注。又引《广雅》“膺匈”二字谓匈、胸通,而《管子·内政篇》曰:“平正擅匈”,《注》曰:“和气独擅匈中,亦古胸字”,乃亦不注。则训释之未详也。他如圜锺、函锺是黄钟、林钟别名,非黄通为圜,林通为函。其“浸卢维”读作“卢灉”,恐亦郑玄之改字,未可尽概以古音。乃一例定为通用,未免附会。然大势徵引赅洽,足资考证。古字之见於载籍者十已得其四五,亦可云小学之本善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十一朝聖訓九百二十二卷 心聲齋策論精選五卷 [光緒]重修安徽通志三百五十卷補遺十卷 峽江圖考不分卷 溫江縣鄉土志十二卷 頤志齋叢書四十七種 莊子集釋十卷 [光緒]新續渭南縣志十二卷 託素齋詩集四卷託素齋文集六卷 四書典故辨正二十卷附錄一卷 元祐黨籍碑考一卷 古文春秋左傳十二卷 [姜太公賣面]一卷 更生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詩八卷詩餘二卷 古音諧八卷首一卷 皇朝通典一百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躬恥齋文鈔二十卷 許氏說文解字雙聲疊韻譜一卷 綴白裘新集合編十二編四十八卷 宮閨聯名譜二十二卷 武前編六卷 礮學六種 晉泰始笛律匡謬一卷 校訂困學紀聞集證二十卷 薈蕞編二十卷 林蕙堂文集十二卷 黃忠端公年譜 驗方新編二十四卷 附鮚軒詩八卷 天門山館文存一卷詩存一卷 東坡先生志林十二卷 元史二百十卷目錄二卷 眠閣詩鈔十二卷續編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倚柁吟遺稿二卷 依硯齋詩鈔三卷琴川詞鈔三卷 周易乾鑿度二卷 復丁老人詩記 環天室古近體詩類選五卷後集一卷 新鐫批評繡像列女演義六卷 歐陽文忠公五代史鈔二十卷 香草居集七卷目錄二卷 賈子十卷 四書纂言四十卷 人壽金鑑二十二卷 禪林寶訓二卷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竹里詩存不分卷 洋槍淺言 尚書表注二卷 餘姚朱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 測海山房中西算學叢刻初編存六種 爾雅正義二十卷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三十卷 周易述傳二卷 周禮條貫三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二十二子 字學七種二卷 醫鏡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