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考证
书名《论语集注考证》
作者
版本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金履祥撰。后有《自跋》,谓:“古书之有注者,必有疏。《论、孟考证》即《集注》之疏。以有《纂疏》,故不名《疏》。而文义之详明者,亦不敢赘。但用《经典释文》之例,表其疑难者疏之。”其书於朱子未定之说,但折衷归一。於事迹典故,考订尤多。盖《集注》以发明理道为主,於此类率沿袭旧文,未遑详核,故履祥拾遗补阙,以弥缝其隙,於朱子深为有功。惟其自称此书不无微牾,自我言之则为忠臣;自他人言之则为谗贼,则殊不可训。夫经者古今之大常,理者天下之公义。议论之得失惟其言,不惟其人。使所补正者果是,虽他人亦不失为忠臣。使所补正者或非,虽弟子门人亦不免为谗贼。何以履祥则可,他人则必不可?此宋元间门户之见,非笃论也。其中如辨《论语注》“公孙枝”云:“案《左传》,当作公孙发,《集注》或传写之误。”辨《孟子注》“许行神农之言,史迁所谓农家者流”云:“《史记》六家无农家,《汉书·艺文志》九流之中乃有农家。”皆为典确。至於辨《公刘》“后稷之曾孙”一条,谓公刘避桀居邠,去后稷世远,非其曾孙。不知古人凡远祖多称高祖,《左传》郯子称“我高祖少皞”是也;凡远孙多称曾孙,《左传》蒯聩称“曾孙蒯瞆敢昭告皇祖文王”是也。如此之类,则《注》不误而履祥反误,亦未尽确当不移。然其旁引曲证,不苟异亦不苟同,视胡炳文辈拘墟回护,知有注而不知有经者,则相去远矣。书凡一十七卷。首有许谦《序》,后有吕迟《刊书跋》,犹为旧本。朱彝尊《经义考》称《一斋书目》作二卷,注曰“未见”。盖沿袭之误,不足据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曝书亭目录 竹咤行笈书目 校证读书敏求记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四卷佚文一卷 序跋题记一卷附录一卷校证补遗 一卷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 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 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 述古堂宋版书目 述古堂宋版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 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 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 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 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 奕庆藏书楼书目 汪钝翁题跋 静惕堂宋元人集目 静惕堂书目 静惕堂书目 静惕堂书目 静惕堂书目 静惕堂书目 静惕堂书目 佳山堂书目 牧斋题跋 牧斋书目 牧斋书目 虞山钱牧斋绛云楼书目 绛云楼书目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