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说
书名《论语集说》
作者
版本十卷(内府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论语集说》·十卷(内府藏本)

宋蔡节撰。节,永嘉人。始末未详。惟书首淳祐五年《进表》结衔称“朝散郎、试太府卿、兼枢密副都承旨”,末有淳祐丙午文学掾姜文龙《跋》,即进书之次年也。其例於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於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於末,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曰“集”。或附己说於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於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子之说已行,故大旨率从《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贤贤易色”谓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攻乎异端”谓攻为攻击、害为反贻吾道之害(案此郑汝谐之说);“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谓知鲁之僣禘则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难治;“无所取材”谓无所取桴材(案此郑玄之说);“不有祝鮀之佞”三句谓美色尚不足以免祸、惟口才乃可免,“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谓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於齐国(案此亦郑汝谐之说);“五十以学易”谓夫子是时年未五十,故云加年;“互乡童子”一章不作错简;“不至於穀”谓三年不能至於善,则所学已难乎有得;“没阶趋进”谓“进疑作退”;“虽疏食菜羹瓜祭”谓瓜为如字,以祭字属下句;“三嗅而作”谓“嗅”疑作“叹”(案此徐积之说),“冉有退朝”谓朝为从季氏至鲁君之朝;“不恒其德”一节谓别为一章;“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谓为子路之言;“有马者借人乘之”谓即史之阙文;“齐景公有马千驷”章连上为一章(案此郑汝谐、钱时二家之说);“太师挚适齐”一章谓鲁君荒於女乐,故乐官散去。其中惟“太师挚”一章可备一说,馀皆牵强穿凿。盖朱子於注《易》、注《诗》,诚不免有所遗议。至於《论语集注》,则平生精力具在於斯,其说较他家为确,务与立异,反至於不中理也。然出入者不过此数条,其馀则皆诠释简明,词约理该,终非胡文炳等所可及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切韻考:6卷,外篇3卷 欽定工部則例:五十卷 心理學:11章 味吾廬詩:存1卷,文存1卷,卷首1卷,外紀1卷 粵游小識:7卷 陶庵夢憶:八卷 張氏適園叢書(第一集):7種 河間府志: [嘉靖]:28卷 泰雲堂文集:2卷,駢體文集2卷,詩集18卷,詞集3卷 舊唐書:200卷 澉水新志:[民國]:12卷,首1卷 桃花扇傳奇後序詳註:4卷 六朝文絜:四卷 續纂揚州府志:[同治]:24卷 詞林正韻:3卷 (光緒重修)矯氏族譜:不分卷 隋煬帝集 外國傳補地理考証:一卷 九通通:248卷 十三經注疏 洞靈真經注:3卷 毛詩故訓傳鄭箋:30卷 全梁文:七十四卷 國語:9卷 墨鄉談乘:14卷 學林:10卷 駢雅:7卷 垣菴詞:1卷 重廣補注黃帝内經素問:24卷 本朝名媛詩鈔:六卷 劉公政略:1卷(劉光複) 顧亭林先生年譜 圖民錄:4卷 滄螺集:6卷 儒行集傳:二卷 使東雜詠 [民國]溫江縣志:12卷,首1卷 貨幣條例備要:1卷 方輿諸山考:1卷 比例匯通:4卷 京師通各省會城道里記 資治通鑑:294卷,通鑑釋文辨誤12卷 品霞閣詩存 廬山集:5卷,附英溪集1卷 海昌藝文志:24卷 食物本草會纂:10卷,圖一卷 周官新義:十六卷 科學書目提要:初編 禦纂詩義折中:20卷 海內十洲記:一卷 人生指南:1卷 戴東原集:12卷,附年谱1卷 經義考:300卷 諸子釋地:1卷 禪門日誦 御製文二集:五十卷,目錄六卷 三國志考證校補 揅經室詩錄:5卷 隷經文:四卷 臨川答問: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