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疏
书名《孟子集疏》
作者
版本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孟子集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蔡模撰。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抗之兄也。赵顺孙《四书纂疏》载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书存。据卷末抗《后序》,称沈书以《论语·孟子集注》气象涵蓄,语意精密,至引而不发,尤未易读。欲取《集义》、《或问》及张、吕诸贤门人高第往复问答语,如朱子所谓蒐辑杂流、附益诸说者,类聚缕析,期於语脉分明,宗旨端的。未及编次而卒。模乃与抗商榷以成此书,皆备列朱子《集注》原文,而发明其义,故曰《集疏》,言如注之有疏也。然贾、孔诸《疏》循文阐衍,章句不遗。此则或佐证注义,或旁推馀意,不尽一一比附。又谨守一家之说,亦不似疏文之曲引博徵。大抵於诸说有所去取,而罕所辨订。惟“不得於言”一条致疑於《语录》、《集注》之不同,以为未及修改。“效死而民勿去”一条引《语录》谓《注》中“义”字当改“经”字而已。又“是乃仁术”一条,《集注》以“术”为法之巧,模则引蔡氏之说曰:“《乐记注》:术,所由也。”又曰:“术,犹道也。此言仁术,恐是仁心所发之路。”又“禹疏九河”一条,《集注》以简洁为两河,模则引《尔雅》九河以简洁为一,谓《书传》与《集注》少异,《书传》实经先师晚年所订正,当以为定(案朱子订正《书传》,仅及《大禹谟》之半。此模委曲回护之言不足为据)。又“仁之端也”,《集注》训“端”为绪,蔡元定则训“端”为尾,亦两存之。盖他说与师说异,则舍他说从师说;师说与祖父说异,则又不得不舍师说以从祖父之说。此亦人情之至也。然抗《序》称始事於嘉熙己亥,至丙午尚未敢脱稿,其简汰颇为不苟。故所取甚约,而大义已皆赅括,迥异后来钞撮朱子之说,务以繁富相尚者。亦可知其渊源有自,知之确,故择之精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易經增訂旁訓:2-3卷 茹荼軒文集:11卷 監正元統:一卷 東華錄誠意節:24卷 堅冰志:1卷 郁氏三世吟稿 新刻格古論要:5卷 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附錄1卷 桃花影:四卷,十二回 綉像西漢演義 香草詞:2卷 董方立遺書:9種,附3種 畫偈:一卷,附江注詩集四卷 松聲琴韻集 金精廖公秘授地學心法正傳畫莢扒砂經:4卷,補遺1卷 張君一先生毛詩微言:16卷 沿河縣志 孟子師說:7卷 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第1集12種 伏侯古今注:1卷 四庫目略 北平故宮博物院報告 上海掌故叢書:第1集 三器圖義 笠翁傳奇十種:20卷 陳氏三修家譜:[福州螺江] 山右叢書初編 學部具奏擬定單級教授二部教授辦法摺:倂清單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8卷 楚詞釋:十一卷 寄蝸殘贅:16卷 職員錄:民國二年第三期 北湖詩餘:1卷 粵西偶記:1卷 松亭詩稿 遼紀:1卷 字學舉隅:3卷 蔡氏宗譜:[黃岡]:15卷 平灘紀略:6卷 詩韻含英異同辨 中國佛教史:4卷 讀史偶錄內集:5卷,外集:3卷,問答總論:1卷,附集:1卷 提綱釋義:1卷 石鼓文釋存:1卷,附補注 謹擬虞鄉縣光緒五年減免差徭章程:不分卷 文史通義:8卷 西番事蹟:一卷 諸葛忠武侯年譜:一卷 祁忠惠公遺集:10卷 書法大成 舌擊編:5卷 澄邁縣志:[光緒]:12卷,首1卷 讀律佩觽:8卷 南皮縣志:[民國]:14卷,首1卷 學詩初步:3卷 楞嚴經釋題:一卷 初潭集:30卷 蘭桂仙傳奇:2卷 周廬井觀:1卷 包安吳論書詩真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