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编
书名《四书集编》
作者
版本二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真德秀撰。德秀字希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进资政殿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谥文忠。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此书惟《大学》一卷、《中庸》一卷为德秀所手定。《大学章句序》后有题记一行,称“宝庆三年八月丁卯,后学真德秀编於学易斋”者,其成书年月也。其子志道《序》,亦惟称《大学》、《中庸》,而云《论语、孟子集注》虽已点校,《集编》则未成。咸淳九年(案原本作“咸宁九年”。宋无此年号,今改正)刘才之《序》始称“西山所编《中庸》、《大学》,惟《论》、《孟》二书阙焉。扣之庭闻,则云已经点校,但未编辑。是《论》、《孟》固未尝无成书。一旦论诸堂上,学正刘朴谿承谓《读书记》中所载《论》、《孟》处,与今所刊《中庸》、《大学》凡例同。其他如《文集》、《衍义》等书,亦有可采摭者。因勉其汇集成书,凡五阅月而帙就,又五阅月而刊成”云云,是《论语》十卷、《孟子》十四卷,皆刘承以德秀遗书补辑成之者也。朱子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其《章句》多出新意,其《集注》虽参取旧文,而亦多与先儒异。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见《或问》、《语类》、《文集》中,不能一一载也。而《或问》、《语类》、《文集》又多一时未定之说与门人记录失真之处,故先后异同,重复颠舛,读者往往病焉。是编博采朱子之说以相发明,复间附己见以折衷讹异。志道《序》述德秀之言,自称有铨择刊润之功,殆非虚语。赵顺孙《四书纂疏》备列德秀所著诸书,而不载其目。盖至宋末始刊,其出最晚,顺孙未之见也。自是以后,踵而作者汗牛充栋,然其学皆不及德秀,故其书亦终不及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论语马氏训说 论语孔氏注 论语孔氏注 论语孔氏训解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至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颜渊篇十二哀公问于有若曰至子路 篇第十三) 论语(满蒙汉对照) 论语(蒙汉对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合璧) 论语(满汉对照) 大篆论语二卷附录许氏说文引论语三 十六条 大篆论语二卷附录许氏说文引论语三 十六条 校刻篆文论语考证二卷附录一卷 校刻篆文论语考证二卷附录一卷 篆文论语 篆文论语 篆文论语 论语正文 论语古今文 古香斋鉴赏袖珍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 中庸说 中庸精义一贯真传 中庸新义 中庸本义 孙起山先生中庸俗解 中庸 绘图中庸便蒙课本 中庸 中庸类编 中庸谊证 中庸讲义 中庸通义 中庸通义 读中庸记 静崖先生中庸集解 中庸注 中庸注 中庸谊诂 中庸篇义 中庸君子之道章解 中庸郑朱异同说 中庸集注一卷附四论解 中庸合注定本 中庸 中庸三十三章 中庸章句增释 中庸思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