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音义
书名《孟子音义》
作者
版本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孟子音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孙奭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於群经皆有《音义》,独阙《孟子》。奭奉敕校定赵岐《注》,因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孟子手音》二书,兼引陆善经《孟子注》以成此书。其《序》文前半,与世传奭《孟子正义序》同。盖《正义》伪《序》,即缘此《序》而点窜也。书中所释,称一遵赵《注》,而以今本校之,多不相符。如《梁惠王篇上》曰“集穆”、曰“太平”、曰“谲”,《篇下》曰“恂”、曰“无堕”、曰“夫将”。《公孙丑篇上》曰“介者”,《篇下》曰“素餐”、曰“藉道”、曰“危行”、曰“食功”。《滕文公篇上》曰“景行”、曰“论语”、曰“力行近仁”、曰“师知”,《篇下》曰“素餐”、曰“涅”、曰“骈踬”、曰“周公卬思”。《离娄篇上》曰“踣”、曰“恐栗”、曰“三省”、曰“而错”、曰“桐子”,《篇下》曰“不比”、曰“由天”、曰“风谕”、曰“见几”、曰“好言”、曰“忮”、曰“之行”、曰“行其”、曰“五伯”、曰“辟害”、曰“跌”、曰“汙”。《万章篇上》曰“百行”、曰“舍小”,《篇下》曰“沮溺”、曰“景行”、曰“伊发有莘”。《告子篇上》曰“长义”、曰“好下”、曰“几成”,《篇下》曰“雨雪”、曰“瀌々”、曰“见睍”、曰“或折”。《尽心篇上》曰“远之”、曰“下贱”、曰“邪辟”、曰“辟若”、曰“蟠辟”、曰“论之一篑”、曰“瞀”、曰“柚”、曰“和寡”,《篇下》曰“远祸”、曰“恶杀”、曰“舍生”、曰“为之”、曰“造”、曰“臧否”、曰“自遗”、曰“子率”、曰“剖其末”、曰“孟子”。《篇叙》曰“其行”、曰“当期”、曰“括”。凡六十有九条,皆今本《注》文所无。惟《孟子注》之单行者,世有传钞宋本,尚可稽考。伪《正义》删改其文,非复赵岐原书,故与《音义》不相应也。因是书可以证岐《注》之旧,并可以证奭《疏》之伪,则其有功典籍,亦不细矣。

(案:宋《礼部韵略》所附条式,自元祐中即以《论语》、《孟子》试士。是当时已尊为经。而晁氏《读书志》,《孟子》仍列儒家。至陈氏《书录解题》,始与《论语》同入经部。盖宋尊《孟子》,始王安石。元祐诸人务与作难,故司马光《疑孟》,晁说之《诋孟》作焉。非攻《孟子》,攻安石也。白珽《湛渊静语》所记,言之颇详。晁公武不列於经,犹说之之家学耳。陈振孙虽改晁氏之例,列之於经,然其立说,乃以程子为词,则亦非尊《孟子》,仍尊程子而已矣。考赵岐《孟子题词》,汉文帝时已以《论语孝经》、《孟子》同置博士。而孙奭是编,实大中祥符间奉敕校刊《孟子》所修。然则表章之功,在汉为文帝,在宋为真宗。训释之功,在汉为赵岐,在宋为孙奭,固不始於王安石,亦不始於程子。纷纷门户之爱憎,皆逐其末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光緒]平望續志十二卷首一卷 顨軒孔氏所著書 策學淵萃四十六卷 [光緒]上虞縣志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元史氏族表三卷元史藝文志四卷 五運六氣瘟疫發源一卷 羅馬史二卷 駢體文鈔三十一卷 金石苑六卷 涉史偶悟五卷 國朝先正事略六十卷 說文引申述 理學宗傳二十六卷 龍輔女紅餘志二卷 [心矩齋叢書]八種 杜詩偶評四卷 欺妻寶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雪巖詩鈔二集 十住毗婆沙論十卷 佩文詩韻釋要五卷 玉茗堂全集四十四卷 [康熙]臨高縣志十二卷 海愚詩鈔十二卷 新增幼學故事瓊林四卷首一卷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 [清朱卷履歷] 四書義正鵠不分卷 論語注疏二十卷 觀音靈籖 神農本草經百種録一卷 詩韻字聲通證七卷 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首一卷 嶺海樓叢書十種四十一卷 通典二百卷 嵩山景迂生文集二十卷 子良詩存十四卷 妙法蓮華經七卷 顧亭林先生遺書十卷 讀書敏求記四卷 蘭石畫譜 功課單 地湧金蓮 姑蘇名賢小紀二卷 [川劇]别宮出征 [乾隆]潮州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 西方徑路一卷念佛開心頌一卷 土耳基國志 林子[兆恩]年譜一卷 山海經釋義十八卷 顧亭林先生年譜一卷閻潛北年譜一卷 校正元親征錄一卷 仙拈集四卷 焦氏易林五卷 開灤兩礦聯合營業案據彚覽附錄開平舊案二件 吳山伍公廟志六卷首一卷 [乾隆]澄城縣志二十卷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釋文十六卷首一卷 經義述聞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