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解
书名《论语笔解》
作者
版本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论语笔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旧本题“唐韩愈、李翱同注”。中间所注,以“韩曰”、“李曰”为别。考《张籍集》《祭韩愈》诗,有“《论语》未讫注,手迹今微茫”句。邵博《闻见后录》遂引为《论语》注未成之证。而李汉作《韩愈集序》,则称有《论语注》十卷,与籍诗异。王楙《野客丛谈》又引为已成之证。晁公武《读书志》称《四库、邯郸书目》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氏《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是《论语注》外别出《笔解》矣。《新唐书·艺文志》载愈《论语注》十卷,亦无《笔解》。惟郑樵《通志》著录二卷,与今本同。意其书出於北宋之末。然唐李匡乂,宣宗大中时人也,所作《资暇录》一条云:“《论语》‘宰予昼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今人罕知其由,咸以为韩文公所训解。”又一条云:“‘伤人乎不问马’,今亦谓韩文公读不为否。”然则大中之前已有此本,未可谓为宋人伪撰。且“昼寝”一条今本有之,“厩焚”一条今本不载,使作伪者剽掇此文,不应两条相连,摭其一而遗其一。又未可谓因此依托也。以意推之,疑愈注《论语》时,或先於简端有所记录,翱亦间相讨论,附书其间。迨书成之后,后人得其稿本,采注中所未载者,别录为二卷行之。如程子有《易传》,而《遗书》之中又别有论《易》诸条;朱子有《诗传》,而朱鉴又为《诗传遗说》之例。题曰《笔解》,明非所自编也。其今本或有或无者,则由王存以前世无刊本,传写或有异同。邵博所称三月字作音一条,王楙所见本亦无之,则诸本互异之明证矣。王存本今未见。魏仲举刻《韩文五百家注》,以此书附末,今传本亦稀。此本为明范钦从许勃本传刻,前载勃《序》,仍称《笔解论语》一十卷,疑字误也。又赵希弁《读书附志》曰:“其间‘翱曰’者,李习之也。”明旧本愈不著名,而翱所说则题名以别之。此本改称“韩曰”、“李曰”,亦非其旧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樹藼背遺詩一卷 明道雜志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一卷 異聞總錄四卷 嘉靖二十九年會試錄一卷 續小兒語一卷 歲華紀麗譜一卷附牋紙譜一卷蜀錦譜一卷 春秋集傳大全三十七卷序論一卷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諸國興廢說一卷 明洪武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三十種 附釋音毛詩註疏二十卷 天主聖敎要理 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一卷 韻語陽秋二十卷 餘逸韻一卷 太平金鏡策八卷 補過齋遺集二卷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錄三卷附考證 筆花樓新聲一卷 咸豐元年辛亥恩科山西鄉試硃卷一卷 琴聲經緯 晉二俊文集二十卷 心影集四卷 金陵雜述不分卷 新刻從祀考一卷 歸來草堂尺牘一卷 靈素節要淺注十二卷 遯庵年譜一卷 春秋諸國統紀六卷 皇明宸藻一卷 春秋詞命三卷 心經易氏本 厚德錄一卷 九賢祕典一卷 嘉靖三十一年應天府鄕試錄一卷 傷寒大白四卷 南嶽倡酬集一卷附錄一卷 造各表簡法一卷 甲戌日錄一卷乙亥日錄一卷丙子日錄一卷(清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年) 太上治生法會伊始真人解悟真經合註三卷 香山摘主寳卷二卷 雙鳳寶卷 甘澤謠一卷附東坡刪改圓澤傳一卷 周易廣義四卷圖一卷 華川巵辭一卷 新刻急就篇四卷 御註太上感應篇一卷 洪武聖政記一卷 備遺錄一卷 志伊齋文鈔一卷 〔康熙〕寧國府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建康宮殿簿一卷 大淸道光二十四年中星更錄一卷 聖武親征錄 林阜閑集五卷 聽雨軒雜紀一卷續紀一卷餘紀一卷贅紀一卷 研栰齋文集二卷筆記一卷 編年歌括 許文穆公集六卷墓志銘一卷 新刊地理紫囊書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