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本义
书名《春秋本义》
作者
版本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春秋本义》·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程端学撰。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人。至治元年举进士第二,官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事迹附载《元史·儒学传·韩性传》中。是书乃其在国学时所作。所采自三《传》而下凡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目。《宁波府志》及《千顷堂书目》均称所采一百三十家,未喻其故也。首为《通论》一篇、《问答》一篇、《纲领》一篇。其下依《经》附说,类次群言,间亦缀以案语。《左传》事迹,即参错於众说之中,体例颇为糅杂。其大旨仍主常事不书,有贬无褒之义。故所徵引,大抵孙复以后之说。往往缴绕支离,横加推衍,事事求其所以贬。如《经》书“纪履緰来逆女”、“伯姬归于纪”,此自直书其事,旧无褒贬。端学必谓履緰非命卿,纪不当使来迎,鲁亦不当听其迎。夫履緰为命卿,固无明文。其非命卿,又有何据乎?纪叔姬之归酅,旧皆美其不以盛衰易志,归於夫族。端学必以为当归鲁而不当归酅,斯已刻矣,乃复诬以失节於纪季。此又何所据乎?至於宋儒之驳《左传》,不过摘其与《经》相戾,如《经》曰:“楚子麇卒”,而《传》曰“遇弑”之类耳。端学乃事事皆云未知信否,则天下无可据之古书矣,以其尚颇能纠正胡《传》,又所采一百七十六家,其书佚者十之九,此书犹略见其梗概,姑录之以备参考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度支部奏遵擬情理財政章程摺 湯陰縣志:十卷 緬甸國志:1卷 忠節錄:六卷,首一卷 續修曲沃縣志:[光緒]:32卷 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8卷 貞松堂唐宋以來官印集存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1卷 比玉集:1卷 廣百論釋論:10卷 天真閣集:五十四卷,外集六卷 龍虎精微論 道德指歸論:6卷 趙文敏書太平興國禪寺碑 洛陽伽藍記:四卷 嵇康集:10卷,逸文1卷,附錄1卷 定海縣志 [民國]安縣續志:6卷 會稽三賦註:4卷 雙峯猥稿:9卷,卷首1卷,卷末1卷 先天玄妙玉女太上聖母資傳仙道:一卷 說文古本考:14卷 詞選評註:2卷 武原沈氏始遷家譜:不分卷 揚州夢記:1卷 水經注疏[殘] 響玉集:10卷,卷餘1卷 聖蹟園 水滸傳版刻圖錄 地理葬書集注:一卷 懷白軒初稿 王母何太夫人往生紀實 直隸完縣志:[雍正]:10卷 涉史隨筆:2卷 集杜:卷4-5 集古印譜:4卷,附印正附說1卷 海涵堂文集 隋煬帝艷史:8卷40囬 詩辭類纂詁 樓山堂集:27卷 唐人五十家小集:67卷 楚漕江程:16卷 段氏說文解字注 隱居通議:31卷 佛說得護長者經:二卷 養吾齋詩餘:1卷 艮廬詞:1卷,續集1卷,外集1卷,自述詩1卷 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22卷 四部叢刊三編 中庸或問:3卷 遜學齋詩文鈔:詩鈔10卷,詩續鈔5卷,文鈔12卷,文續鈔5卷 [道光]重纂福建通志:278卷,首7卷 勸戒洋煙:1卷 勸戒近錄:6卷,續錄6卷,三錄6卷,四錄6卷 經世學引初編:不分卷,附圖表 楊龜山先生集:42卷 卷首 1卷 本事詩:[一卷] 新唯識論:3卷 南北史年表:1卷,南北史帝王世系表1卷,南北史世系表5卷 江南製造局記: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