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注疏
书名《春秋穀梁传注疏》
作者
版本二十卷(内府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内府藏本)

晋范甯集解,唐杨士勋疏。其《传》则士勋《疏》称,穀梁子名俶,字元始,一名赤。受《经》於子夏,为《经》作《传》则当为穀梁子所自作。徐彦《公羊传疏》又称,公羊高五世相授,至胡母生乃著竹帛,题其亲师,故曰《公羊传》。《穀梁》亦是著竹帛者题其亲师,故曰《穀梁传》。则当为传其学者所作。案《公羊传》“定公即位”一条引“子沈子曰”,何休《解诂》以为后师(按此注在《隐公十一年》所引子沈子条下)。此《传》“定公即位”一条,亦称“沈子曰”。公羊、穀梁既同师子夏,不应及见后师。又“初献六羽”一条,称“穀梁子曰”。《传》既穀梁自作,不应自引己说。且此条又引“尸子曰”,尸佼为商鞅之师,鞅既诛,佼逃於蜀。其人亦在穀梁后,不应预为引据。疑徐彦之言为得其实,但谁著於竹帛,则不可考耳。《汉书·艺文志》载《公羊》、《穀梁》二家《经》十一卷,《传》亦各十一卷。则《经》、《传》初亦别编。范甯《集解》,乃并《经》注之,疑即甯之所合。《定公元年》“春王三月”一条,发《传》於“春王”二字之下,以“三月”别属下文,颇疑其割裂。然考刘向《说苑》,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向受穀梁《春秋》,知《穀梁经》文以“春王”二字别为一节,故向有此读。至“公观鱼于棠”一条、“葬桓王”一条、“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一条、“曹伯庐卒于师”一条、“天王杀其弟佞夫”一条,皆冠以“《传》曰”字。惟“桓王”一条与《左传》合,馀皆不知所引何《传》。疑甯以《传》附《经》之时,每条皆冠以“《传》曰”字,如郑玄、王弼之《易》有“彖曰”、“象曰”之例,后传写者删之。此五条,其削除未尽者也。甯《注》本十二卷,以兼载门生故吏子弟之说,各列其名,故曰《集解》。《晋书》本传称甯此书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今考书中乃多引邈《注》,未详其故。又《自序》有“商略名例”之句,《疏》称甯别有《略例》百馀条,此本不载。然《注》中时有“传例曰”字。或士勋割裂其文,散入《注》、《疏》中欤?士勋始末不可考。孔颖达《左传正义序》,称与故四门博士杨士勋参定,则亦贞观中人。其书不及颖达书之赅洽。然诸儒言《左传》者多,言《公》、《穀》者少,既乏凭藉之资。又《左传》成於众手,此书出於一人,复鲜佐助之力。详略殊观,固其宜也。其《疏》“长狄眉见於轼”一条,连缀於“身横九亩”句下,与《注》相离。盖邢昺刊正之时,又多失其原第,亦不尽士勋之旧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濯足庵文集钞 濯足庵文集钞 白云道者自述一卷云谣九叠一卷玉光剑气集一卷 祓园集文四卷诗四卷词一卷 榆墩集诗选二卷集选三卷榆溪诗钞二卷逸诗二卷逸稿六卷 榆溪逸诗二卷逸稿八卷 榆溪诗钞 榆墩集选 榆溪集选不分卷补一卷 孑遗集 范文白遗诗 瞎堂诗集二十卷首一卷 瞎堂诗集二十卷首一卷 天然星禅师梅花诗一卷雪诗一卷 芦中全集 寥斋集四十七卷后集五卷 上定诗存 南陔文集 南陔诗稿 空斋遗集十二卷古质疑一卷春秋质疑一卷唐宋节录一卷附一卷 光碧堂稿 芝苗堂稿 九公山房诗稿二十二卷目录二卷 古雪堂诗集 匪棘堂集 橘洲诗集 峨山集 爱闲堂吟草 映然子吟红集 萧山人集 芝在堂文集 芝在堂文集 霜红龛佚存 啬庐杂著十二卷别集二卷 霜红龛诗文钞 霜红龛文补遗 霜红龛文 乐饥斋诗草 傅征君霜红龛诗钞 傅征君霜红龛诗钞 傅征君霜红龛诗钞九卷附录一卷 霜红龛集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 霜红龛集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 霜红龛集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 霜红龛集 霜红龛集 霜红龛集 太原段帖稿 傅青主诗文稿 窥园百二诗 海右陈人集 海右陈人集 内省斋文集 铁桥集 灵兰舘诗集 石庄先生诗集 愿志堂诗 菊佳轩诗 沈吟楼诗选 沈吟楼借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