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宝要
书名《齐家宝要》
作者
版本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齐家宝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张文嘉撰。文嘉字仲嘉,钱塘人。是书本《书仪》、《家礼》诸书,酌为古今通礼:曰《居家礼》,曰《童子礼》,曰《义学约》,曰《师范》,曰《家诫》,曰《家规》,曰《宗讲约》,曰《乡约》,曰《社约》,曰《冠礼》,曰《昏礼》,曰《丧礼》,曰《祭礼》。每门前引经传及新定仪注,间有附论,折衷颇为详慎。但据沈尧中之说,谓三年之丧当三十六月。今考《三年问》“二十五月而毕”,《檀弓》“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王肃主之,为二十五月之证。《士虞记》曰:“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郑康成以中月为间月,则三年之丧,实二十七月。至谓丧三十六月,则始于唐王元感,而张柬之驳之,其议遂寝。载在《唐书·张柬之传》。文嘉乃取唐人已废之说,谓宣公新宫灾在薨后二十九月,其时主犹在寝,证古人丧不止於二十七月,尤为误中之误。考《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杜《注》:“三年丧毕,宣公神主新入庙,故谓之新宫。“据此,则宣公之主已入庙矣。《公羊传》曰:“新宫者,宣公之宫也。宣公则曷为谓之新宫,不忍言也。”《穀梁传》曰:“新宫者,祢宫也。迫近不敢称谥,恭也。”据此,则不称宣宫而称新宫,必不由於主不在庙。至胡《传》始引刘绚之说,谓不称宣宫,以未迁主,於三《传》略无所据。然绚谓宣公薨至是二十有八月,缓於迁主,则以缓迁为失明矣。今文嘉乃引以为三十六月之证,则是以二十八月主不迁庙为持丧之正经。其误又甚於绚矣。文嘉又谓凡期丧皆有禫。今考《杂记》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注》曰:“此谓父在为母也。”《丧服小记》曰:“为父,母、妻、长子禫。”是期之丧得禫者,止有母、妻及长子耳。《小记》曰:“庶子在父之室,则为其母不禫。”又曰:“宗子母在,为妻禫。”明父在为妻不禫,则是母、妻期丧且有不得禫者矣。今文嘉谓凡期皆得禫,尤未详考。盖是书未能穷源於《礼经注、疏》,第从《家礼》诸书略求节目,宜其说之有离合也。

──右“礼类”杂礼书之属十七部,八十七卷内三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溫熱經緯五卷 則古昔齋算學二十七卷 蘇文忠公外紀二卷 法言十卷 [同治]中牟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爾雅翼三十二卷 中州先哲傳三十七卷 永安河河簿 [浙江鄞州]鄞東桑氏副譜不分卷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乾隆]武清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許如蘭芳谷集不分卷 謙受堂集十五卷 尚書離句六卷 玉函銅函陰陽剪裁圖注七卷 廣輿記二十四卷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輿圖要覽四卷 嘯古堂詩集八卷遺集一卷 新訂四書補注備旨十卷 閱微草堂筆記擇要二卷 古佛應驗明聖經三卷 欽定四庫全書考證一百卷 飲冰室文集十六卷補遺二卷 空山堂全集九種附刊二種 繡像何必西廂三十七卷三十七回 角山樓增補類腋六十七卷 葉氏經驗方一卷 繡像宋史奇書十二卷六十六回 高厚蒙求九種 東周列國全志八卷首一卷一百八回 古愚老人消夏錄 增刪四書朱子大全精言四十一卷 玉山樓明鑑易知錄十五卷 經文求是不分卷 春秋榖梁傳十二卷校刊記一卷 論語古訓十卷附一卷 潄石閒談二卷 敦夙好齋詩二十三卷 晁氏郡齋讀書志二十卷趙氏附志二卷 孫氏祠堂書目内編四卷外編三卷 文獻徵存録十卷 春秋董氏學八卷 仙佛合宗一卷 古唐詩合解十二卷古詩四卷 四分戒本如釋十二卷 石樓詩蹟一卷 駱文忠公奏稿十卷 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附刻一卷 集韻十卷 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 陶廬叢刻 安樂集二卷 王臨川全集一百卷 聊齋志異新評十六卷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六卷 冬巢居士詞五卷 東軒集選一卷 續後漢書九十卷 況太守集十六卷首一卷補遺一卷 讀書錄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