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详解
书名《周礼详解》
作者
版本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周礼详解》·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王昭禹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昭禹,未详何人。近世为举子业者多用之,其学皆宗王氏新说。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列於龟山杨时之后,曰字光远,亦不详其爵里。当为徽、钦时人。”今按其书,解“惟王建国”云:“业格于上下谓之王,或而围之谓之国。”解“匪颁之式”云:“散其所藏曰匪,以等级之曰颁。故匪从匚从非,言其分而非藏也。颁从分从页,言自上而颁之下。”解“圃”曰:“园有众甫谓之圃。”解“鲍鱼”曰:“鱼之鲜者包以致之。”解“鱐”曰:“鱼之乾者肃以致之。”解“司徒”云:“於文反后为司,盖后从一从厂从口,则所以出命,司反之则守令而已。从一则所以一众,司反之则分众以治之而已。从厂则承上世之庇覆以君天下,司反之则以君之爵为执事之法而已。”其附会穿凿,皆遵王氏《字说》。盖当时《三经新义》列在学官,功令所悬,故昭禹因之不改。然其发明义旨,则有不尽同於王氏之学者。如解《泉府》“以国服为之息”云:“各以其所服国事贾物为息。若农以粟米,工以器械,皆以其所有也。周之衰,不能为民正田制地,税敛无度,又从而贷之,则凶年饥岁无以为偿矣。下无以偿,上之人又必责之,则称贷之法,岂特无补於民哉?求以国服为之息,恐收还其母而不得。”盖已目睹青苗之弊,而阴破其说矣。至其阐发《经》义,有足订《注》、《疏》之误者。如解《载师》“里布屋粟”,谓“国宅无征,民居有征无布。以其不毛,使之有里布。民出耕在田庐,入居在里,其屋有田以出粟。今不耕田,则计屋而敛之,谓之屋粟。”不从先儒以里布为二十五家之泉、屋粟为三夫之粟。又解“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固当时正役,后因远近剧易而制云云,皆为先儒所未发。故宋人释《周礼》者,如王与之《订义》、林之奇《讲义》多引其说,固不得以遵用新说而尽废之也。五官皆不载《叙官》。宋末朱申作《句解》,盖从其例,究为一失。今姑仍旧本录之。内附载陆德明《释文》,而卷首以德明之名冠昭禹前。今考昭禹《自序》末云:“因《释文》而作。”或后人所增入,以德明时代在前,遂题诸昭禹上欤?今仍录其音释而德明之名则附著於此,不复并列简端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甲骨文編:14卷,合文:1卷,附錄:1卷,檢字:1卷,備查:1卷 康熙臺灣府志:10卷 大元官制雜記:1卷 御覽闕史:2卷 釋弧:三卷 松鄉先生文集:10卷 建元記:2卷 劉舍人遺集:4卷 拿國太:4卷 蠶務圖説:1卷 禮制叢書 彭氏舊聞錄:一卷 公法新編:4卷 欽州志:[道光]:12卷,首1卷 詁經精舍文集:14卷 尊聞居士集:8卷 天祿識餘:12卷 讀劉靜修敘學書後:1卷 郭子:1卷 和石湖詞:一卷 車塵稿:1卷 金文世族譜:四卷 老子章義:2卷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中文新書目錄 春秋四傳:21卷 金文續攷:1卷 西夏事略:1卷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 大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實錄:356卷 吳地記:一卷 後集一卷 鋤經書舍零墨:四卷 清河縣繼母大賢:一卷 遊勞山記:1卷 說文解字段注考證 釣磯立談:1卷 蒙古遊牧記:16卷 强萼圃太守上當事三書:1卷 (新刻音釋旁訓評林演義)三國志傳:20卷 明史紀事本末:80卷 (欽定)續通典:150卷 嶺表錄異:三卷 翁源縣志:[嘉靖]:不分卷 泛舟瀟湘記:一卷 藏園九種曲 錢蘇齋述學 松溪縣志:[康熙]:10卷,首1卷 明事斷略:1卷 雲間兩徵君集:2種 有正味齋詩集:16卷 詩續集 8卷 詞集 8卷 詞續集 2卷 集 2卷駢體文 24卷 駢體文續集 8卷 外集 3卷 高齋漫錄:1卷 臨江府志:[隆慶]:14卷 何仙姑寶卷 霍勉齋集:22卷,首1卷,補遺:1卷 小倉山房詩集:37卷 補遺2卷 來瞿唐先生日錄:13卷 卧雪艸堂梅花百詠:1卷 金石文字記:6卷 光緒元年乙亥恩科河南鄉試錄:[1875] 海城縣志:[民國]:6卷,首1卷 蘇平仲集: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