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详解
书名《周礼详解》
作者
版本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周礼详解》·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王昭禹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昭禹,未详何人。近世为举子业者多用之,其学皆宗王氏新说。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列於龟山杨时之后,曰字光远,亦不详其爵里。当为徽、钦时人。”今按其书,解“惟王建国”云:“业格于上下谓之王,或而围之谓之国。”解“匪颁之式”云:“散其所藏曰匪,以等级之曰颁。故匪从匚从非,言其分而非藏也。颁从分从页,言自上而颁之下。”解“圃”曰:“园有众甫谓之圃。”解“鲍鱼”曰:“鱼之鲜者包以致之。”解“鱐”曰:“鱼之乾者肃以致之。”解“司徒”云:“於文反后为司,盖后从一从厂从口,则所以出命,司反之则守令而已。从一则所以一众,司反之则分众以治之而已。从厂则承上世之庇覆以君天下,司反之则以君之爵为执事之法而已。”其附会穿凿,皆遵王氏《字说》。盖当时《三经新义》列在学官,功令所悬,故昭禹因之不改。然其发明义旨,则有不尽同於王氏之学者。如解《泉府》“以国服为之息”云:“各以其所服国事贾物为息。若农以粟米,工以器械,皆以其所有也。周之衰,不能为民正田制地,税敛无度,又从而贷之,则凶年饥岁无以为偿矣。下无以偿,上之人又必责之,则称贷之法,岂特无补於民哉?求以国服为之息,恐收还其母而不得。”盖已目睹青苗之弊,而阴破其说矣。至其阐发《经》义,有足订《注》、《疏》之误者。如解《载师》“里布屋粟”,谓“国宅无征,民居有征无布。以其不毛,使之有里布。民出耕在田庐,入居在里,其屋有田以出粟。今不耕田,则计屋而敛之,谓之屋粟。”不从先儒以里布为二十五家之泉、屋粟为三夫之粟。又解“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固当时正役,后因远近剧易而制云云,皆为先儒所未发。故宋人释《周礼》者,如王与之《订义》、林之奇《讲义》多引其说,固不得以遵用新说而尽废之也。五官皆不载《叙官》。宋末朱申作《句解》,盖从其例,究为一失。今姑仍旧本录之。内附载陆德明《释文》,而卷首以德明之名冠昭禹前。今考昭禹《自序》末云:“因《释文》而作。”或后人所增入,以德明时代在前,遂题诸昭禹上欤?今仍录其音释而德明之名则附著於此,不复并列简端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習學記言序目五十卷 玄真子漁歌記 種蘭訣一卷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 海剛峯先生文集二卷 春彝軒印譜不分卷 聖皇篇 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十二次股東常會紀略 古觀人法 陳孔璋集二卷 昭代叢書 許氏巾箱集三種五卷 醫學叢抄 司馬法三卷 墨花吟館感舊懷人集二卷 天主降生言行紀畧八卷 曝書亭集八十卷附録一卷 歸錢尺牘 庭訓檢言一卷 錢楚殷詩文藳十卷 [江蘇鎮江]京江楊氏族譜四卷 [乾隆]潛山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素問識八卷解題一卷彙考一卷 楊書巖先生古文稿一卷 左傳事緯十二卷 劉子十卷 放翁先生詩鈔七卷 入告初編一卷二編一卷三編一卷遺編一卷 小芝閣詩集四卷 翠筠館詩存二卷 史論課孫草二卷 詩盋庵稿十卷 武經直解 澹思子一卷 [光緒]西岑鄉土志不分卷 六藝綱目二卷附錄二卷附校勘記一卷 王氏書苑十卷補益十卷 五代詩話十二卷 何竹有詩集二卷 光緒八年壬午科順天鄉試硃卷一卷 湖西遺事一卷 新城縣藝文志一卷 黃糠寶卷(皇封寶卷、欺貧糠噎、炎涼寶卷)不分卷 周髀算經校勘記一卷 古今詞論一卷 續藏書二十七卷 隋巢子一卷 采藍集四卷 浩然齋雅談三卷 歷代帝王表十四卷 汲庵文存六卷詩存八卷 賀得霖赴告一卷 文子二卷 大清康熙六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一卷 司馬氏書儀十卷 盛世奇英三卷 五韵論二卷 焦逢源先生逆旅集二十卷 七書參同 池上編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