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精蕴大义
书名《易精蕴大义》
作者
版本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西乡试。与兄子尚字观我者,并以善《易》名於时。子尚所著《周易义疑通释》,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载蒙此书,亦注曰“佚”。今检《永乐大典》所引蒙说尚多,自《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外,其他皆文义完备,釐然具存。其例於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乃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虽原为场屋经义而作,而薈萃群言,颇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简明。如《颐》六三云:“颐养之道,以安静为无失。二三动体,故颠拂而凶。四五静体,故颠拂亦吉。《震》三爻凶,《艮》三爻吉。可见《恒彖》云恒有二义,利贞者不易之恒,所以体常;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所以尽变。天地圣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尽变也。”其义虽多根柢前人,而诠释明晰,亦殊有裨於后学。至所引诸家之说,往往不署名氏,盖用朱子《诗集传》例。虽不能尽考其由来,要皆宋元以前诸经师之绪论也。谨依文排比,正其讹舛,釐为十二卷,著之於录。解缙《春雨堂集》称是书为《易经精义》,《经义考》称是书为《周易精蕴》。考《永乐大典》所题,实作《解蒙周易精蕴大义》,二人皆偶误记也。今据以为断,庶不失其本名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戇叟詩鈔四卷補遺一卷 留耕堂遺詩四卷 馬太史匡菴前集六卷 馬太史匡菴集六卷 紫雲集六卷 來青園文集一卷詩集一卷 來青園文集一卷詩集一卷 公忠堂文集六卷附刻二卷 新德軒文存四卷詩存一卷附海邑耆舊傳一卷 放下吟稿一卷 佳山堂詩集十卷 佳山堂詩集十卷 佳山堂詩二集八卷 佳山堂詩二集九卷 亦在園詩集不分卷 學易庵詩集八卷 林屋詩集九卷 屺思堂集文八卷詩不分卷 大兗集二卷 夕公詩選一卷 千里集一卷 卜居集一卷 斜陽集一卷 塔影園集不分卷 塔影園文集三卷詩集一卷 塔影園集四卷詩集一卷 吳六奇書札一卷 十詠堂稿八卷 鐵堂詩草二卷 鐵堂詩鈔二卷 鐵堂詩草二卷補逸二卷 鐵堂詩存二卷 夭海山人詩抄一卷 淮南近詩不分卷 岸園近詩不分卷 東臯詩文集不分卷 清貽堂存稿四卷 尹蓂階稿一卷 海沂詩集二十卷蜀難本末傳一卷附綠窗詩草一卷馬孺人行寅一卷 青松集(昭覺丈雪禪師青松集)不分卷 百愚禪師蔓堂集四卷 石村詩集三卷文集三卷 南雷雜著不分卷 吾悔集四卷 撰杖集一卷 南雷文案四卷 南雷文案四卷外卷一卷 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後集四卷三集三卷四集四卷附錄一卷 南雷文定五集四卷 南雷詩曆一卷 南雷詩曆三卷 南雷詩曆三卷 南雷詩曆四卷 南雷詩曆五卷 南雷文鈔不分卷 黃梨洲先生南雷文約四卷思舊錄一卷 南雷集外文一卷 話山先生詩稿十二卷文稿十七卷別錄七卷 話山文稿六卷 樹廬文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