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传易说
书名《郭氏家传易说》
作者
版本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郭氏家传易说》·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宋郭雍撰。雍字子和,洛阳人。父忠孝,受业於程子,著《兼山易解》。靖康中为永兴军路提刑,死难。《宋史·忠义传》附载《唐重传》内。忠孝没后,遗书散逸。雍南渡后隐居峡州长杨山谷,著为此书。其说一本於忠孝,故以“传家”为名。乾道中,守臣荐於朝,召之不起,赐号“冲晦处士”,后更赐称“颐正先生”。遣官受所欲言,乃以此书进。事迹具《宋史·隐逸传》。朱子云:“《兼山易》,溺於象数之学。”陆游《跋兼山易说》,则谓“程氏《易》学,立之父子实传之”。立之,忠孝字也。忠孝书自《大易粹言》所引外,别无完本。今观雍书,则大抵剖析义理,与程《传》相似。其谓“《易》之为书,其道其辞,皆由象出,未有忘象而知《易》者。如首腹马牛之类,或时可忘,此象之末也”云云,实非专主象数者,游所跋或近实也。至雍又不以卦辞为《彖》,而谓观乎《彖辞》者,即孔子自谓其《彖传》。冯椅《厚斋易学》,深斥其非,则公论也。朱彝尊《经义考》谓“雍原书不传,仅散见《大易粹言》中”。此本十一卷,与宋志相合,盖犹旧本,彝尊偶未见也。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六卷。考《中兴书目》别有雍《卦爻旨要》六卷,殆误以彼之卷数为此之卷数欤?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重刊人子須知資孝地理心學統宗三十九卷 鈍翁文錄十六卷 談浙四卷 十六國疆域志十六卷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 天下名山記不分卷 [嘉慶]江都縣續志十二卷首一卷 史通通釋二十卷 春在堂全書一百十九卷 眉韻樓詩三卷 [道光]長清縣志十六卷首四卷末二卷 辛卯侍行記六卷 快心編初集五卷十回二集五卷十回三集六卷十二回 明大司馬盧公奏議十二卷 心安隱室詩集九卷詞集四卷 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 尺木堂綱鑑易知錄九十二卷 宋化卿詩草二卷 退耕堂集六卷目錄一卷 全唐近體詩鈔五卷 續廣達生編五卷首二卷 淵鑒齋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 新造宋朝明珠記五卷 塾課小題正鵠初集不分卷二集二卷三集三卷 呂語集粹四卷首一卷 周易觀彖十二卷 重訂王鳳洲先生綱鑑會纂四十六卷 康熙政要二十四卷 經籍跋文一卷 西溪梵隱志四卷 西寧軍務節略不分卷 溫熱贅言一卷 志遠堂文集十卷附四大觀樓詩鈔八卷 [光緒]青浦縣志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大戴禮記十三卷 經濟實學考八卷 芸香館遺詩二卷 梅君行狀一卷 俄土戰紀六卷附錄一卷 算草叢存四卷 爪哇志附新志蘇門答拉志附新志 楹書隅錄五卷 南史八十卷 白香亭詩存一卷 孔聖家語圖十一卷 馭交紀十二卷 孫明復小集一卷附錄一卷 抗希堂十六種 春草堂集 西陂類稿五十卷 中庸衍義十七卷 迴瀾紀要二卷 切問齋文鈔三十卷 嵩山文集一卷詩集十卷 唐詩類苑二百卷 竹葉亭雜記八卷 策學纂要十六卷 天遊閣詩集二卷 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歸震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