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变体义
书名《易变体义》
作者
版本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易变体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都絜撰。絜字圣与,丹阳人。绍兴中官吏部郎中,知德庆府。絜父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心《易》学。絜因以所闻於父者为是书。大旨谓卦爻辞义,先儒之论已详,故专明变体。今考《左传》载《周易》诸占,所谓“某卦之某卦”者,凡十事。似乎因其动爻,随机断义,不必尽《易》之本旨。然王子伯廖论郑公子曼满,称其在《周易》《丰》之《离》。游吉论楚子,称《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荀首论邲之战,称《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蔡墨论龙见于绛,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云云,皆未尝卜筮而咸称变体,知古来《周易》原有此一义矣。但古书散佚,其说不传。而絜以义理揣摩,求其崖略。其中巧相符合者,如《坤》之初六“履霜,坚冰至”,则曰“此《坤》之《复》也。《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壮。始则薄而未坚,壮则坚而难泮,故爻曰履霜,以坤为十月之卦。又曰坚冰至者,则变体为《复》,乃十一月之卦也。”《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则曰“此《家人》之《既济》也。《杂卦》曰:‘《既济》,定也。’《彖》曰:‘正家而天下定。’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反身而诚,孰敢不听。父子、夫妇、兄弟,莫不安分循理,而天下化之,无事而定矣。故变体为《既济》,而曰‘有孚威如’,反身之谓也。”如此之类,皆不事傅会而自然贯通,立义亦皆正大。亦有涉於牵强者,如《家人》六四“富家大吉”,则曰:“此《乾》之《同人》也。自道以观,身家皆为我累,而况富乎!其有家也姑以同乎人而已,不以家为累也。其家之富,亦以同乎人而已,不以富为累也。盖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为中人法。”凡如此类,则务为穿凿以求合乎卦变之说,而义亦不醇。又多引老庄之辞以释文、周之经,则又王弼、韩康伯之流弊,一变而为王宗传、杨简者矣。然宋人遗籍,传者日稀。是书虽瑜不掩瑕,亦瑕不掩瑜,分别观之,以备言变体之一家,亦无不可也。《宋志》作十六卷。《玉海》引《续书目》曰:“自《乾》之《姤》至《未济》之解,以意演之,爻为一篇,凡三百八十四篇。”冯椅《易学附录》曰:“都氏《易》,先以理而次以象义,每卦终又有统论。”今考《永乐大典》所载,爻义皆分载於各爻之下,而无所谓卦终之统论,与《玉海》合。意应麟所见,即辑《永乐大典》时所据之本,已非其全矣。今《永乐大典》又阙《豫》、《随》、《大畜》、《大壮》、《睽》、《蹇》、《中孚》等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谨裒合排比,编为十二卷。又其书单明爻义,不及《彖》与《大、小象》,故《经》文亦不全载,从絜之旧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中國文明小史一卷 續資治通鑑二百二十卷 萬物炊累室類稿四種十八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明季北略二十四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經驗百方一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明季稗史彙編十六種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蜀碧四卷附記一卷 本草從新十八卷 庸庵全集七種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陳修園醫書四十八種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四書集註十九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四書集註十九卷 四書反身錄八卷 萬氏家藏女科一卷 四書人物考訂補四十卷 選集外症良方一卷 增補四書精繡圖像人物備考十二卷 四書典林三十卷四書古人典林十二卷 四書古人典林十二卷 明通鑑九十卷首一卷前編四卷坿編六卷 約齋四書大全諸說合解十九卷 兒科舉要一卷 醫理信述補遺二卷 四書集註大全四十三卷 陳修園醫書二十八種 資治通鑑綱目全書四種 增訂四書集註大全四十七卷附錄一卷 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四書詮義三十八卷 四書纂言四十卷 四書一貫講十九卷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四十三卷首四卷 皇朝紀略一卷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四十三卷首四卷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四十三卷首四卷 四書類考三十卷 四書集註十九卷 國語二十一卷 國朝事略八卷 四書正本十九卷 戰國策三十三卷 四書集註十九卷 漸西村舍彙刊(漸西村舍叢刻)四十四種 四書經註集證十九卷 四書經註集證十九卷 四書經註集證十九卷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三卷 集虛齋四書口義十卷 集虛齋四書口義十卷 女科切要八卷 集虛齋四書口義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