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口义
书名《周易口义》
作者
版本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博士,致仕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天隐始末未详。叶祖洽作《陈襄行状》,称“襄有二妹,一适进士倪天隐”,殆即其人。董{芬廾}《严陵集》载其《桐庐县令题名碑记》一篇,意其尝官睦州也。其说《易》以义理为宗。邵伯温《闻见前录》记程子《与谢湜书》,言读《易》当先观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三原刘绍攽《周易详说》曰:“朱子谓程子之学源於周子,然考之《易传》,无一语及太极。於《观》卦辞云:‘予闻之胡翼之先生,居上为天下之表仪。’於《大畜》上九云:‘予闻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误加何字。’於《夬》九三云:‘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於《渐》上九云:‘安定胡公以陆为逵。’考《伊川年谱》:‘皇祐中游太学,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道,得先生文试,大惊,即延见,处以学职。’意其时必从而受业焉。世知其从事濂溪,不知其讲《易》多本於翼之也。”其说为前人所未及。今核以程《传》,良然。《朱子语类》亦称“胡安定《易》分晓正当”。则是书在宋时,固以义理说《易》之宗已。王得臣《麈史》曰:“安定胡翼之,皇祐、至和间国子直讲,朝廷命主太学。时千馀士日讲《易》,是书殆即是时所说。”《宋志》载瑗《易解》十卷,《周易口义》十卷。朱彝尊《经义考》引李振裕之说云:“瑗讲授之馀,欲著述而未逮,其门人倪天隐述之。以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口义》。后世或称《口义》,或称《易解》,实无二书也。”其说虽古无明文,然考晁公武《读书志》有云:“胡安定《易传》盖门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著。故《序》首称先生曰。”其说与《口义》合。又列於《易传》条下,亦不另出《口义》一条。然则《易解》、《口义》为一书明矣,《宋志》盖误分为二也。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墨壽閣詩集四卷 野蠶錄不分卷 大宗地玄文本論八卷 天緣巧配(紅葉題詩)六回 春溫三字訣一卷 四元記(小萊子)二卷 王柏峯詩稿不分卷 陵陽先生詩(陵陽集、陵陽先生集、陵陽先生詩集)四卷 四書味根錄論語二十卷附四書題鏡 羅平州鄉土志十三卷首一卷 留詩閣詩集一卷 禮記集註三十卷 〔康熙〕徽州志二卷 墨子引書說一卷 晉書補傳贊一卷 雜寶藏經八卷 三元記二卷 鄖陽志十卷首一卷 法書要錄十卷 水竹主人詩鈔十卷 北狩見聞錄一卷 三水小牘 四方令一卷 禮稽命徵一卷附補遺 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一卷 全國風俗大觀 保嬰金鏡一卷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標目二卷 書集傳六卷 周易九卷附畧例一卷 墨經詁義初稿一卷 東麓遺稿十卷 關中記 會眞記一卷 孟東野文集十卷 澳大利亞可自強說一卷 看珠録一卷 詩集傳附録纂疏二十卷詩傳綱領附録纂疏一卷詩序附録纂疏一卷 彰所知論二卷 國政貿易相關書二卷 蔗餘軒詩畧二卷 孝經集文一卷 尺五樓詩稿一卷 松雨軒集八卷附錄一卷 曹子建集十卷 [同治]鄖陽志八卷首一卷 西湖遊記一卷 [康熙]縉雲縣志十卷 藝林一隅二卷 成化十年應天府鄕試錄一卷 [雍正]臺灣志畧三卷 穆堂詩鈔一卷 顯考華生府君(蔡鑾坡)行述一卷 四書文性理精詣 疆識略四十卷 廬山記畧一卷 藥要便蒙新編二卷 花間笑語五卷 南陽人物志十卷明志八卷 般若燈論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