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书名《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书名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作者胡一桂
版本影寫元刊本
分类史部>史評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新安前貢土胡一桂庭芳纂 司馬温公作《資治通鑑》數百卷成,復作《稽古録》一編,朱文公稱其言如桑麻穀粟,又曰:『可備經筵官僚進讀。小兒讀六經了,好令接續讀去。』録要之書不可少如此。今庭芳胡先生用工《周易》,行世且十餘年,又成《詩傳纂疏》,以其餘力復爲《史纂通要》。始自三皇,迄于五季,上下數千百年間治亂興亡,如指諸掌,其於關涉世教之要,未嘗不諄諄然致其意焉,詎不可與《稽古録》互相發明乎?故良臣於先生是書,亦欲竊比朱夫子之言。矧《易註》之成,時蒙指授,而《詩註》、《史纂》,則又訓兒輩時所輯也,容可無一語以識編述之末云?大德壬寅正月望日,承務郎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汪良臣謹序。 宇宙間治亂興亡,不知幾變矣,獨二帝三王之治,亘千古鮮麗者,何哉?蓋嘗讀典謨之書,堯、舜、禹授受,不過人心、道心、精一、執中數語,而後知古今治亂興亡之決,在人主心學中矣。道心,義理之心也,易微而難著;人心,人欲之心也,易危而難安。精則理欲之界限明,一則天理之宰制定。見於動静云爲,危者安,微者著,無過不及之差,此堯、舜、禹之興,所以上承伏羲、炎、黄之統,下開成湯、文、武之緒也。一或反是,桀、紂、幽、厲所以亡矣。秦尚詐力,無庸復論。漢、唐道雜,董公遮説,魏徵勸行,僅仁義之緒餘,尚三四百年天下。三國鼎峙,典午瓜分,孤隋、五季短祚,得理義分數多者固鮮,有一貪利嗜欲之心,敗德害政,毒流生民,未或不亡。此人心、道心消長之機,凜乎治亂興亡之決,至可畏也。余授業童習,欲及史學,遷、固以來,其書汗漫,遂爲《纂要》一編。始乎三皇,訖于五季,紀事則提其要,注事則該其詳,關涉民彝世教,必反覆論辨。自入温公《通鑑》,一祖文公《綱目》,及先儒史論斷之間,亦僭附己意,與二三同志之論,以便初學,庶發其大義,正其歸趣,駸駸以及於全書。異日得時行志,亦可備格心萬一,使爲人上者,法興鑒亡,謹嚴心學,躋世唐、虞,豈惟國家洪無疆之休,百萬億蒼生亦有無疆之福。大德壬寅日長至,新安後學前貢士胡一桂庭芳甫自序并書于梅田雙湖玩易齋。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新疆物候志 王餘集:1卷 積書巌詩集:1卷 (光緒)鹿邑縣志:16卷 滂喜齋叢書 敦皇石室經典輯存會緣起:附會約 捜玉小集 尤氏古蹟考:1卷 四庫全書總目:200卷 日知錄:32卷,附錄4卷 說文解字詁林:30卷,前編3卷,後編2卷,補編1卷,附編1卷,通檢1卷,幷卷首 萬卷堂書目:四卷 花外集 松花庵韻史:一卷 魏書:114卷 水雲邨詩餘:1卷 教務紀略:4卷,首1卷 玉函山房輯佚書存五百三十二種:648卷,附目耕帖三一卷 常評事集:4卷 韓詩遺說:2卷 澳門紀略:二卷 昭明文選集成:六十卷 大成張庫汽車公司痛史:7章 禊湖詩拾:8卷 餘姚黃忠端公集:6卷,附集6種 詩攷補:二卷 崇禎忠節錄:32卷 論語類考:二十卷 小學集解:6卷 清真先生遺事:1卷 汪雙池先生紱年譜:4卷 景岳全書:64卷 小倉山房文集:35卷 詩集 37卷 續補詩集 2卷 外集 8卷 尺牘 10卷 牘外余言 1卷 隨園詩話 16卷 詩話補遺 10卷 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 蔡氏喪服譜:1卷 滿清野史一百種 雪洲集:十四卷,附錄一卷 宦學集:2種 漢學商兌:3卷 皇極數:不分卷 屈辭精義:6卷 咫社詞鈔:4卷 洞真太上金虎真符:一卷 緇門警訓:10卷 小學考 博物彚志:6卷 玉堂薈記:4卷 冬心先生集:4卷 龍觜山館文集:10卷 義門鄭氏家儀:1卷 窺豹雜存:1卷 萊州府志:[萬曆]:8卷 兩同書:二卷 定庵文集:3卷,續集4卷,續錄1卷,古今體詩2卷,乙亥雜詩1卷,詞錄1卷,詞選1卷 周易古經今注:四卷 經義考:300卷 趙文敏書道德經真蹟 牟子叢殘 九經誤字:1卷 淮陽詩集: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