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詔令
书名《東漢詔令》
书名 东汉诏令
作者樓昉
版本影寫宋刊本
分类史部>詔令奏議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樓昉編 光曩侍迂齋樓先生誨席。一日讀《五代史》,先生笑謂光曰:『歐公作之,命徐無黨註之。』徐,六一門人也。嗚呼!先生之志遠矣。先生生死文字間,茂製滿家,少須薈蕞,次第流傳惟《東漢詔令》成書已久,手所勘訂,當在他書先。亟求鋟梓,俾與《西漢詔令》駢行,以續成一代典章。嗚呼!先生又豈以此書爲身後名哉?紹定戊子中秋日,壻范光識。 河汾王仲淹續書以存古,欲取兩漢制詔,接虞、夏、商、周之緒,君子議其僭。雖然,世有華質,道有窳隆,則一代之號令文章,亦與之爲升降。若周之委曲繁重,固已不如商之明白峻絜,而所謂灝噩云者,視渾渾之風,則已漓矣。然謂《書》之後不復有書,是誣天下後世也。走幼嗜西漢書,每得一詔,輒諷味不忘釋。噫!一何其沈浸醲郁,雍容雅裕,入人之深也。暇日常欲掇其散在志傳者,附之本紀,攷其歲月,以類相從,稡爲一編,因循未果。而吴郡林君德祖之書傳焉,走可以無述也。然東都二百年間,王言帝制,雖乏西京渾厚之氣,若光武與隗囂、公孫述、寶融等書,則有以見心事之磊落焉。敕鄧禹、馮異、岺彭等書,則有以見機神之英(晤)〔悟〕焉。頭鬚爲白之言、平定安輯之訓,與夫責劉尚以斬將弔人之義,有以見不得已之心焉。驚河西,感市掾,不待識者而占其中興矣。明、章二帝,雖不逮前烈,然永平即位之詔有曰:『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元和擇吏之詔有曰:『安静之吏,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其小心畏忌,忠厚惻怛,藹然見於言外。而所與東平王酬答者,讀之使人流涕也。和、安以降,政出房闈,權歸宦孺,陋矣。而勞來勤恤之意,猶時有前人之遺風焉。是未可概以爲華不副實,而併棄之也。或者又曰:『帝王之言,出於其心,而發於其口,故言概其心。兩漢以來,率付詞臣之手,亦何足録邪?』嗚呼!此又未深攷者爾。武帝以淮南王善文辭,每爲報書,輒召司馬相如視草。天水多文學掾,光武有所辭答,特加意焉,未必無儒生學士相與彌縫於其間也。至觀文帝與尉佗書,自謂高皇帝側室之子,光武以司徒比堯,必非代言者之所敢道矣。由此觀之,漢之制詔,非若後世一委之詞臣也。竊不自揆,倣林君前書之體,纂次成之,目曰《東漢詔令》。非敢傳之他人,亦聊以備遺忘,與我同志者幸訂正而刊削之,毋以河汾譏我。嘉定十有五年歲次壬午二月朔,甬東樓昉自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嬰童百問十卷 六美圖四集 詩料類林摘要四卷 外科正宗十二卷 清波雜志二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道光]沂水縣志十卷 學案小識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吳氏石蓮庵刻山左人詞 戰國策選不分卷 吾子行二種 [康熙]青州府志二十一卷 選樓集句四卷 曾氏醫書四種 [嘉慶]羅江縣志三十六卷 竹書紀年統箋十二卷 南豐先生元豐類藁五十卷續附一卷 石龕詩卷二十四卷詩餘偶存一卷 儒林外史五十六卷 韓詩遺說續考四卷 古微堂内集二卷外集八卷 白玉寶琴 遼史紀事本末四十卷 賞奇軒四種合編 中說十卷 青櫺山房未刻詩刪存 明季南略十八卷 陳忠裕全集(陳忠裕公全集)三十卷年譜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姚惜抱先生前漢書評點一卷 鏡水堂詩鈔五卷 玉谿生詩詳注三卷 無量壽如來會二卷 守虞日記一卷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二十卷一百二十四回 史略八十七卷 錢南園先生遺集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議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十卷 性理大全書七十卷 止焚稿一卷 薰蕕並載四卷 [康熙]南陽縣志六卷首一卷 小謨觴館詩集八卷附錄一卷文集四卷 古文定懌四十卷 梁苑春雪 吹萬閣詩鈔五卷詞鈔一卷 槐軒約言一卷 皇清經解一千四百零八卷首一卷 閑中弄筆不分卷 孔子編年五卷 升庵先生文集八十一卷目錄四卷 江蘇海塘新志八卷首一卷 [光緒]定興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御製耕織圖 文章軌範十卷 金石摘一卷 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目錄七卷 西湖社詩存二卷 王司空集一卷 家藏陣圖要說一卷 韓氏醫通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