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崖先生金石例
书名《蒼崖先生金石例》
书名 苍崖先生金石例
作者潘昂霄
版本元至正刊本
分类集部>詩文評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潘昂霄撰,鄱陽楊本編輯校正,廬陵王思明重校正 《金石例》者,蒼崖先生所述也。凡碑碣之制,始作之本,銘志之式,辭義之要,莫不放古以爲準,以其可法於天下後世,故曰『例』。而其所以爲例者,由先秦、二漢暨唐、宋諸大儒,皆因文之類以爲例。至夫節目之詳,率祖韓愈氏大書特書、不一書,彪分臚列,其亦放乎《春秋》之例也與。甚矣!先生有功於斯文也。先生世居中州,以文學鳴。國初,士之爲文者猶襲纖巧,其氣萎薾不振。先生患其入而難變也,乃述是書,以授學者。使其知古之爲文如此,粲然畢舉,如示諸掌。故歷事六朝,出入翰苑,餘二十年,凡經指授者,皆有法度,朝野至今稱之。至正四年春,先生之子敏中來爲饒理官,好賢下士,文雅有父風。其於先生手澤尤加慎重,以本之與於斯文也,俾之次第而讐校之,刻之梓以永其傳。嗟乎!先生不以崇高自居,而加惠於後學。敏中不以勢利相尚,而盡力於遺書。有子如是,先生爲猶生矣。後之人當知是書有功於斯文不細也。先生姓潘氏,諱昂霄,字景梁,學者稱之曰蒼崖先生。官至翰林侍讀學士、通奉大夫,諡文僖,有《蒼崖類藳》若干卷云。至正五年春三月,鄱陽後學楊本敘。 聖人《春秋》褒貶著於筆削者,謂之例;國家政刑賞罰見於制度者,謂之例。是皆以其可爲法於天下後世也。濟南文僖潘公蒼崖先生取古昔碑碣、鐘鼎之文,提綱舉要,條分類聚,定爲十卷,名曰《金石例》。一卷至五卷,則述銘志之始,而於貴賤、品級、塋墓、羊虎、德政、神道、家廟、賜碑之制度必辨焉。六卷至八卷則述唐韓文括例,而於家世、宗族、職名、妻子、死葬、月日之筆削特詳焉。九卷則先正格言,十卷則史院凡例、制度,筆削於此又可以概見焉。使世之孝子慈孫,觀其制度之等,則思得爲而爲,不得而不爲,而於事親之道不至違禮矣。觀其筆削之言,則思孰爲可傳,孰不可傳,而於揚名之道有以自力矣。是豈惟爲文者之助,於世教將重有補焉。公之子敏中來官于饒,出是書以示余。因得以觀夫公之篤意斯文,而又喜斯文之有賢子以傳也,遂爲之引。至正乙酉春三月望,賜進士出身將仕郎前慶元録事鄱陽後學傅貴全序。 文章先體製,而後論其工拙。體製不明,雖操觚弄翰於當時猶不可,況其勒於金石者乎?陸士衡《文賦》論作文體製大畧,可見由先秦以來,迄于近代金石之所篆刻具有體製,好古博雅之士皆不可以不之攷也。然而自上徂下,貴賤有等,名器亦因之而異數,敘事紀實,抑揚予奪,必當有所法,自非類聚而通攷之,何以見之哉?翰林蒼崖先生潘公雄文博學,爲當世所推。嘗歷攷古今文辭,提綱舉要,萃爲一編,名曰《金石例》。凡爲文之榘度,制器之楷式,開卷瞭然,其用心亦勤矣。公之子敏中寶其手澤,罔敢失墜,宦游四方,必載與俱。其在番昜復刊是編,以廣其傳,且與吾黨共之。噫!公掌帝制,司文衡,其所以藻飾太平者,已無所不盡其忠。敏中克承家學,益彰其親之美,斯亦繼志述事之孝者乎?忠孝萃於一門,文物昭於盛世,使夫爲人臣、爲人子皆有所矜式,實有功於名教,豈特爲文之助而已哉?余故表而出之,以冠篇端云。至正五年春三月,饒州路儒學教授桐川後學湯植翁。 三代無文人,六經無文法,儒者有是言也。然《春秋》大義數十,以褒貶寓於一字之間。傳者謂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不言、不稱、書曰之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至謂發傳之體有三,而爲例之情有五,然則謂無法可乎?後世之文莫重於金石,蓋所以發潛德,誅奸諛,著當今,示方來者也。如是而不知義例,其不貽鳴吠之誚也幾希。翰林蒼崖潘先生動必稽古,取先代碩儒所爲文類而集之,題曰《金石例》。視傳《春秋》者所言,如合符節。俾夫攷古者知古人用意之所在,而學古者有所矜式而不敢肆,其嘉惠斯文不其至乎?至正丁亥,予忝教番昜,公之子敏中爲理官,嘗屬郡士楊本端如緝其次第,既已刻於家,而公諸人。學之賓師景陽吴君旭、子謙吴君以牧謂此書將歸中州,則邦之人焉能一一而見之哉?盍刊之學官,以垂永久,乃復加校正,而壽諸梓。於乎!古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古人斯文,亦可矣。明年戊子夏六月既望,廬陵王思明謹敘。 先文僖公所著《金石例》十卷,制度文辭,必稽諸古,所以模範後學者也。每見手澤,不忍釋去。與其私於一家,孰若公於天下?傳之子孫,孰若法之人人?使咸知先公之心,去浮靡以還淳古,顧不韙與?謹刻之梓,嘉與士大夫共之。至正五年春三月望,濟南潘詡敬書于卷末。 案,卷末有『諸生趙光邈謹書,學生洪慶重録』二行。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墨海金壺一百十五種七百三十四卷 習苦齋筆記一卷 環山樓思草二卷 招捕總錄一卷 吉皆遺著不分卷 棊訣一卷附錄一卷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百一山房集十卷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會試硃卷一卷 發墨守一卷 樂府外集琴譜四卷首一卷 可許則許 [江西萍鄉]萍鄉文氏誠齋公支譜不分卷 瘟疫明辨四卷末一卷 蓮宗諸祖傳畧四卷蓮宗警語一卷 曇無德部四分律删補隨機羯磨 海岱會集□卷 周易宋氏注一卷 新編呂純陽三戲白牡丹初集四卷十六回新編呂純陽三戲白牡丹續集 選時造命四卷 南匯泮宮晨星録一卷 集外文二卷 夢白新編白獺傳(繪圖水怪貪歡緣)八卷 海嶽靈秀集二十二卷 航海章程一卷附初議紀錄一卷 平津讀碑記八卷續記一卷再續一卷三續二卷 周易孔義集説二十卷 藤亭漫抄一卷 竟山樂錄(古樂復興錄)四卷 有正味齋詩集十六卷續集八卷有正味齋駢體文二十四卷續集八卷 聽秋室詩抄四卷笛家詞二卷 梁江文通文集(江文通文集、梁江文通集、江文通集、醴陵集)十卷 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 續花別妻二回 鹿洲全集四十二卷 補漢兵志一卷 [安徽歙縣]吳山潭石汪氏族譜不分卷 西江视臬紀事四卷續補一卷 讀禮日知二卷 龜巢稿(龜巢集)十七卷 居官鑑二卷 滇小紀一卷 [光緒]奉化縣志四十卷首一卷 汽學一卷 欽定清涼山志二十二卷 孫子算經三卷 [浙江永康]清渭何氏宗譜六卷 御製官箴一卷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 金昌詩草囗卷 咫進齋詩文稿一卷 狼五山志四卷 [嘉靖]河南通志四十五卷 道光九年己丑科會試硃卷一卷 易章句十二卷 讀杜隨筆四卷 富春游草一卷 朱子年譜一卷 毛詩王氏注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