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庵詩文集
书名《蒲庵詩文集》
书名 蒲庵诗文集
作者釋來復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明釋來復撰,門人曇鍠法住編次 禪學之徒,以文鳴道者世不多見,蓋自達磨氏傳心西來,而不立文字,故其徒之英俊敏慧者,多不習詞章,惟究其所謂直指之道,嗒然若無與世也。然以二祖可公、三祖燦公,皆由儒而入釋,其所著《信心》一銘,詞嚴義奥,特爲學者所宗,燁然有光於盛唐矣。由唐至宋,則大覺璉公、明教嵩公、覺範洪公後先繼起,以雄詞妙倫,大弘其道於江海之間,一時老師宿儒,若我先文忠公及韓琦、蘇軾諸子,莫不歛袵歎服。迨我皇元開國之初,若天隱至公、晦機熙公倡興斯文于東南,一洗咸淳之陋。是以趙孟頫、袁桷諸先輩委心而納交焉,其往來稱美於觚翰間者,班班可見矣。晦機之徒笑隱訢公,尤爲雄傑,其所爲文,太史虞集嘗敘之矣。喻其如洞庭之野,衆樂並作,鏗鍧軒昂,蛟龍起躍,物怪屏走,沈冥發興,識者以爲知言。訢公既寂,樷林莫不爲斯文之慨。今年秋,翰林修撰張翥槖示豫章見心復公所爲文一巨帙,且屬爲序。余暇日静閲數過,啟沃于老懷者多矣。蓋見心以敏悟之資、超卓之才,於禪學之暇,發於文辭,其敘事簡而明,其造理深而奥,其吐詞博而贍,其寓意幽而婉。至於抑揚頓挫,開合變化,藹乎若春雲之起于空也,皎乎若秋月之印于江也,浩乎若衆流之會于海也,鍧乎若雷霆之警于蟄也。余執筆史館,衰且耄矣,孰謂不立文字之宗而有此佳作也哉?遡而上之,卓然並驅於嵩、璉諸師,無媿也。故忘其謭陋,僭陳臆論,以寓余私焉。若夫佩無文之印,弘别傳之宗,以超出乎世間者,見心宜有以策我也。它日南歸,尚當往問焉。是爲序。廬陵歐陽玄敘。 宋濂序洪武十二年 楊士奇跋 案,來復,字見心,豐城人。蚤有詩名,爲虞集、歐陽玄、張翥所重。洪武初,以高僧召,至京,除授僧録司左覺義。二十四年,僧知聰胡黨事發,辭連見心及泐季潭,見心坐淩遲死,年七十三歲。其詩與宗泐齊名,《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皆著于録。《四庫》未收,其爲罕見可知。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晨風閣叢書:二十卷 菊潭集:4卷 樂清縣志:[永樂]:8卷 情郵傳奇:二卷 亭林詩文集:十二卷 七言律詩鈔:18卷 二酉園尺牘選:14卷 十六國春秋:100卷 學古堂藏書目:附捐藏書目 今水經:一卷,表一卷 海棠譜 續清涼傳:2卷 庚子教會華人流血史 萬國通史前編:十卷 社會學概論:3編章11章 池北偶談:26卷 小學:6卷 臺灣戰紀:2卷 陶氏二甲譜:六卷 緇門警訓:十卷 滁州志:[光緒]:10卷,首1卷,末1卷 瀟湘錄: 1卷 求恕齋叢書 小學:6卷 說文解字繫傳:40卷 朱文公行狀 中國歷代都市行政之大勢 楚寶:40卷,外篇5卷 韓仁師墓志(唐咸亨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使高麗錄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120卷 讀通考:2卷 文信國公集:二十卷 揚子法言:13卷,附音義1卷 經史動靜字音箋證 集成曲譜金集:8卷,聲集8集,玉集8卷,振集8卷 靜戡印集 唐齊已詩集:一卷 談邊要冊:12卷 揚子法言:13卷 新聲譜:1卷 胡文忠公遺集:86卷 如不及齋別號錄:48卷 小湖田樂府:10卷 豐谿存稿:1卷 重修南海普陀山志:20卷,卷首1卷 瞻橋小志 篆文四書 洞庭集:4卷 水經注釋:40卷,附錄2卷,刊誤:6卷 雲霄廳志:[嘉慶]:21卷 [民國]重修鎮原縣志:19卷,首1卷 論語袁氏注:1卷 江南松江府上海縣太平邨蘭英寶卷:2卷 國朝湖州詞錄:6卷 太平洋風雲録 前後守寶錄:25卷 新纂雲南通志:[民國]:266卷,首1卷 心書:一卷 震川先生集:30卷,別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