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初周先生文集
书名《石初周先生文集》
书名 石初周先生文集
作者周霆震
版本鈔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周霆震撰 陳謨序洪武六年 粤若稽古,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聲之精者爲詩,詩之精者爲雅爲頌。古今詩人之窮無如子美,精於詩者亦無如子美。顛倒短褐,到處悲辛,信窮矣。致君堯、舜,自比稷、契,詩能窮之乎?周公思兼三王,制作雅頌,詩之精者也。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亦詩之精者也。詩不能窮人也。謂子美以詩而致窮且不可,謂古聖人而窮於詩,可乎?同郡周石初先生當不諱之朝,必以窮經爲事,必以舉進士爲業,然天不能使人材不出於科第,亦不能使人材必盡出於科第,惟材力、時命適相值者,迺無往不逢耳。用是坐廢,而先生之門受業滋多,先生之文日益富矣。予觀唐、宋諸大家工於詩者,每不足於爲文,文不兼詩,詩不兼文,而先生獨能兼之也。迄二十年兵革之禍,既裂冠燬冕,斷腸招些,未之前聞,予所覩記《石壕》、《新安》、《彭衙》之類,在治忽者往往有足徵焉。而先生一飯不忘君之意惓惓,忠愛溢於言外。此先生之文之必傳於永久無疑也。嗟夫!士窮則修於家,不窮必功覆斯民然後出。孔明所師者龐士元、司馬德操,所友者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孟公威。假令南陽秉耒不釋,則索然俱爲陳迹矣,世豈知有伊、吕之事哉?然則先生之不遇,其志亦可悲矣。先生命其孫安卿從予正葩之學,且挾此稿來就予評。予故舉魯人之論古之死而不朽者以獻焉。洪武七年甲寅中秋日,葛化誠夫書。 石初周先生,予四十年前友也。長予十歲,始定交於桂隱劉先生之門。時方鋭意場屋,累試有司不偶,乃歛其英華,發爲詩文,雄偉俊邁,自成一家,有金玉之音,無脂韋之態,深爲諸老所器重。既而世變紛紜,東西奔竄。比年復客城西,年逾八十,老氣峥嶸,顧當時輩行,惟予一人存。更唱迭和,議論縱横,累日不厭,教授子弟,必道彝倫之言。平生詩文千百篇,厄於灰燼。此編特兵後感時觸事之作,不輕以示人,間出與予評。予竊觀其學問文思,度越輩流,且賦性剛介,擇交寡言。晚生後進多不知其所爲,亦不屑與之語。侵尋莫景,歷艱涉危,猶傲睨一時,决不肯阿順苟容。其胸中所養如此,故發爲詞華,如風雷振蕩,長江大河,令人悚敬而不可涯涘。不必循規蹈矩,而藹然温和;不必扼腕張拳,而凜然激烈。沈著痛快,慷慨抑揚,由其平日淹貫諸大家,積之既深,發於毫端,皆渾然天成,類非勉强步驟所能及。嗚呼!近時詩文一變,蹈襲梁、隋,以夸淫靡麗爲工,纖弱妍媚爲巧,放肆驕泆,傲然自謂古之人,厚誣當時,以誑惑聾瞽,是皆先生之罪人也。先生之學,切於爲己;先生之心,樂於及人。其素所樹立,如予者豈足爲輕重哉?特有感於風化之移易。鄉之隱君子相謂曰:『石初氏端莊不矜,語必己出。生平孤介,自信深堅。非其人,竟席不發一談;若可與言,輙盡情傾吐。然傾吐時甚少,故流輩多不合。晚遭世變,足未嘗入城關一步,名不挂投贈卷中,惟教授諸生,夜分忘倦,蓋其天性然也。閲視,悲歌慷慨,由少陵忠愛根之,詩道陵夷,首倡正論,古風不泯,伊誰之力哉?』斯言也得其彷彿,故述之,庶足以質予之非誇云。歲次玄黓困敦律中蕤賓重午日,老友梅間張瑩書。 《石初周處士文集》,諸老先生既序之詳矣,處士孫安卿提舉徵言于堅。堅何足以知之?竊讀處士行狀、墓銘,作而歎曰:當元盛時,處士以舉子業試不利,乃絶意進取,專力古文辭,爲一時名士所推尚。向令躋一科,授一職,則倥傯簿書期會間,何暇于文?且文者,氣之發于辭而成章者也。處士爲人剛介而和易,接物居貧,無戚戚容,而誨人則如不及。晚遭兵亂,韜晦名跡,守善自信,不求人知。其蓄德操行如此,宜其發于文也,不澆而淳,不華而質,隱然有憫時病俗,愛君憂國之誠焉。《詩》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處士往矣,而安卿以文學授官,食報伊始,而惓惓于斯集,不惟足以想見處士風采,亦以知周氏世澤深長也。子孫世寶之哉!敬以是書于集後。洪武辛酉夏六月望,晉安林堅謹書。 周□跋萬曆十九年 周泰跋正統十□年 彭時、商輅、劉宣、夏時正跋成化九年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傷寒方經解一卷 人極衍義一卷周易附說一卷 周易姚氏學六卷 翠雲草堂金石存略四卷 垂光集二卷 儀禮圖六卷 選録驗方新編十八卷 古泉叢話三卷又一卷 周易兼義九卷音義一卷注疏校勘記九卷音義校勘記一卷 梁元帝集一卷 繪圖官場現形記三十六卷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一卷 忠雅堂文集十二卷 拾唾詞一卷 國民體育學六章 儀禮圖十七卷旁通圖一卷 宋稗類鈔八卷 南史八十卷 格致小引一卷 通鑑紀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 [同治]續修羅江縣志二十四卷 禮記析疑四十八卷 經籍籑詁一百〇六卷補遺一百〇六卷 潁州志二卷 [浙江紹興]山陰前梅周氏宗譜三十四卷 尺牘清裁六十卷 順天鄉試齒錄(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 新刻卧虎山四卷 戴東原集十二卷 圖註八十一難經辨真四卷 律呂解注二卷 江楚會奏變法摺(一至三摺) 堯峰文鈔四十卷 [道光]滕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漱六山房文集十二卷詩集十二卷 禹貢錐指二十卷圖一卷 聖武記十四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史學提要十三卷 梁書五十六卷 [康熙]龍巖縣志十卷 譚瀏陽全集八卷傳一卷年譜一卷附續編一卷 南歸紀行三卷南歸稿一卷 揚子法言十三卷音義一卷 式叉摩那尼戒本一卷比丘尼戒録 龍舒淨土文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西域弎種八卷 禮耕堂叢說一卷附一卷 金壺記三卷 漢書一百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醫學源流論二卷 [湖南武岡]龍氏族譜□□卷 [光緒]太平縣志十四卷首一卷 詩二十卷 全北齊文十卷 南遊記一卷 診餘集一卷 地球韻言四卷 大明嘉靖十八年歲次己亥大統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