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修集
书名《靜修集》
书名 静修集
作者劉因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劉因撰 張氏月霄曰:卷一後注云:『元刻有「至順庚午孟秋宗文堂刻」十字,蓋從元刊本影寫者。』宋氏賓王跋云:『明永樂間所刻詩文遺集、附録分三十卷者,較之此本,詩文則有闕無多,譌字脱落則倍之。』案,三十卷本首載至元九年牒文一通,中云抄録詩文、附録共三十卷,則三十卷蓋至正時所定,永樂本從之重刊者也。至正本後此本凡二十年,且裒集不出一手,不若是文之完備。杜肅撰《静修先生壙記》見至正本附録,云有文集二十二卷,蓋即是本。後附《補遺》二卷,宋賓王從《容城兩賢集》抄入者。 劉君夢吉天資卓軼,早歲讀書屬文,落筆驚人。既又涵浸義理,充廣問學,故聲名益大以肆。裕宗皇帝方毓德青宫,聞其賢,以贊善大夫召至京師。未幾,辭以親老歸養。居數歲,朝廷尊仰德誼,拜集賢學士,又以疾辭。踰年,遂不起,春秋纔四十有二,縉紳惜之。門生裒集詩文,得數百篇。右轄張公子有篤故舊之義,且哀其無後,將鋟木傳,需僕爲序。僕與君同侍從春坊,相從非一日,嘗以事過保定。君適居母憂,衰絰中留連,願接爲半日留。頗訝君形體癯瘁,須髮頒白,意其哀毁而然。不謂一别,遽成永訣,其悵惘爲何如也?若夫君之辭章,閑婉冲澹,清壯頓挫,理融而旨遠,備作者之體,自當傳之不朽,庸何序爲?姑述梗概如此。君諱因,夢吉其字,自號静修云。東平李謙序。 宋氏手跋曰:此影鈔元版,多闕文,亦微有譌字,共二十二卷,二百十四頁。又有前明永樂間所刻詩文遺集、附録分三十卷者,實二十五卷,校之此本,詩文則有闕無多,譌字脱落則倍之,第多附録一卷耳。鈔較之下,點識其譌字,增補其脱落,以便後之翻刻劉先生集者。雍正三年六月,古東倉後學宋賓王記。 又曰:此影鈔前元至順間宗文堂刻本也。後从邵先生所閲《容城兩賢集》較對,復增《補遺》二卷。《容城集》刻於前明萬曆間,其脱譌錯簡頗多,録補以稱其全云。雍正丁未春正月望後二日,宋賓王記。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尚書故實一卷 賞雨茆屋小稿一卷 晉文春秋(晉史乘)一卷 沈歸愚詩文稿一卷、北上草一卷、近草一卷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會試硃卷一卷 共和正解一卷續一卷 誠齋集補鈔一卷 春秋古經說二卷 元典章校補十卷 讀左雜詠一卷 洗寃集說八卷 瀛洲詩集不分卷 東坡四六四卷 周禮折衷四卷 增注韻蘭賦抄初集二卷二集二卷 正教安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重梓參坡袁先生一螺集二卷 寶顏堂訂正吳社編一卷 施公案全傳十傳一百二十卷五百三十八回 上海錫金公所章程 范文正公(仲淹)年譜一卷 郊外農談 四書纂疏二十六卷(大學纂疏一卷中庸纂疏一卷論語纂疏十卷孟子纂疏十四卷) 亢倉子 新刻婁景先生傳一卷 劉舍人遺集四卷 何氏傷寒纂要 彭麗崧(申甫)行狀一卷 食色紳言一卷 葉文莊公西垣奏草九卷 金川玉屑集六卷 肇論中吳集解三卷 來鶴草堂藳四卷 周官恆解六卷 雜抄不分卷 石林詩話三卷 寒松堂庸言一卷 讀史自娛一卷 梅瞿山梅鹿墅山水合册不分卷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湖北選拔貢卷一卷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會試硃卷一卷 從亡隨筆一卷 皇明紀畧一卷 橫浦語錄 傷寒緒論四卷 祐山先生文集十卷 明臣章奏輯要四卷 繪圖玉帶記寳卷二卷 溫忠烈公遺稿二卷附錄一卷 [浙江義烏]鳳林王氏曲江宗譜□卷 湘碧堂詩抄四卷 贈章二卷 敝帚集一卷嶺南稿一卷 政經 學易集八卷 笙雅堂集十九卷 讀三禮隨筆一卷 長嘯軒詩稿一卷詩餘一卷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