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堂詩集
书名《秋堂詩集》
书名 秋堂诗集
作者柴望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國史秋堂柴望撰 詩莫盛于唐,尚矣。唐之詩,蘇、許、陳、宋肇其源,高、岑、王、孟繼其流。嗣後纍纍迭出,争相軋勝,非不傑然,皆名家也。然言唐詩者,類以李、杜爲稱首,何哉?蓋天寶之間,國事顛覆,李白、少陵目擊時艱,激烈於心,而託之辭,直述興致,迫切情寔,其間雖出入馳驟於烟霞水月之趣,而愛君憂國,其所根抵者居多,是故上參天道,下植人紀,中扶世運,風雅以後不可少也。二家以後言詩者,吾惑焉。西崑香奩纎穠妖冶之音作,於是抽黄對白、掇花拾草者寖以昌焉。詩道於是乎亡矣。嗟乎!其孰知詩者哉?余讀宋紀柴國史詩集,而知詩道之有在也。公詩秉于忠義,而攄于危迫,摘詞琢句,動譜音律,雄豪超越,如天馬之驟空,潚酒清揚,如春花之映日,就其所造之深,直能卑視近代,而與唐之諸名家相上下矣。至其詩之所以至者,則又上揖李、杜之精英,而性情法度不啻自其胸中流出,蓋雖聲氣所種,各自爲家,而其志之所之,則皆出于時事之所激,而倫理之所關,固有曠世而相感者也。誠以宋之季,視唐之天寶爲逾危,而公之所遭逢,于嫠緯、黍離之思爲尤恫焉,宜其發之憤且惋也。然則公之詩豈可以淺視之哉?知公之詩者要當知公之心,則李白、少陵不是間矣。予過江鄉,訪公遺跡。公從姪季武出公集若干卷祈余敘。素蒙公高義,又嘉季武之請,因遂書之。公詩有《道州台衣集》、《詠史詩》、《凉州鼓吹》,在公生時已盛傳於世。兵燹日久,散逸不次,兹録其遺存者若此云。至正四年七月既望,襄陽陽仲弦敘。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補瓢存稿六卷 論語摘衰聖 後村詩話 相雨書一卷 國朝漢學師承記八卷國朝經師經義目録一卷國朝宋學淵源記二卷附記一卷 子曾子一卷 薛濤詩一卷 先本生妣錢太夫人事略一卷 孟子師說七卷 詩序韻語一卷 魏阮元瑜集(阮元瑜集)一卷 [江蘇丹陽]潤東陳灣大山唐氏重修宗譜十六卷 錫山先哲叢刊第三輯 西湖新志補遺二卷 西村詩草二卷耦漁詞一卷 武陵山人制藝一卷 和劑局方圖註本草藥性歌括總論四卷 端溪先生集八卷 螙仙詩集一卷又二卷又一卷又一卷 [光緒]永興鄉土志二卷 馬吊持平譜八卷 唐詩紀一百七十卷、目錄三十四卷 勤輔壇鸞書方藥集一卷 續夷堅志四卷 武編二卷 宋名家詞八十二卷 花木類考二卷課花十八法一卷附錄一卷 下盤棋一卷 懷清堂集二十卷 海内十洲記一卷 黃陶庵稿一卷 漢書一百卷 潛庵先生遺稿五卷 女科要旨四卷 類次書肆説鈴二卷 口齒類要一卷 臨平記四卷、臨平三十詠一卷 恥躬堂文錄二卷 陸貞山集一卷 後樂集二十卷 讀易隨筆三卷 兩朝剝復錄六卷 蝯翁日記不分卷道光十五年六月至十一月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卷 平治會萃三卷 小蘭陔詩集八卷 西遼立國本末考一卷西遼疆域考一卷西遼都城考一卷 灌記初稿第一卷 通庠題名錄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適園叢稿不分卷 漢書注校補五十六卷 薛吏部詩六卷 道腴堂集四卷 錢塘瑣記一卷 重刻太白山齋遺稿記二卷 孫子十家註十三卷敍錄一卷遺說一卷 幕府燕閑錄 石菌山齋詩稿一卷 易卦圖說一卷 書斷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