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洲塵缶編
书名《滄洲塵缶編》
书名 沧洲尘缶编
作者程公許
版本文瀾閣傳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程公許撰 余自童丱從師習舉子藝業,每竊窺古人文章,輒欣然慕之。日課有程度,稍間則滌筆硯屏,處一室中,試爲詩章騷賦等作。父兄密窺,進而責之曰:『士生今世,舍科舉何自致身,而所嗜獨不爾,得無左乎!』拱手對曰:『小子不敏,敢不斂手於父兄之命。雖然,竊嘗聞之,匠石爲人營宫室,大小、廣狹、圓方、短長,視主人所欲爲,度羣材,會衆工,以迄于成,亦惟規矩繩墨運于心而措諸手者何如耳?若曰我能,是我不能,是奚取於匠石爲?』父兄若然其言,未嘗不深抑之也。逮冠,用志益苦,常病記問不能過人,而伐柯取則,粗究端緒。再貢里選,充賦于類,省主司皆奇其文,以爲脱去時文窠臼。辛未忝綴末第,自是始得肆力於翰墨之林。蜀之儒先,若後溪劉公,雁湖、悦齋二李公,浩齋楊公,皆辱進之函丈,指示繩尺,而東南哲艾,則有菊坡崔公,昌谷、蘧經二曹公先後推挽,游揚引重。是數先生者,其學行風節,薰炙日久,所得不但文字而已。獨浩齋謂文非學者先務,每侍坐必誨以蒙莊『文滅質,博溺心』二語。余固服膺其言,勉自謹飭,而宿習深痼,文思一動,伸紙濡筆,飈激泉湧,沛然不得而遏,亦不暇於擇也。日月邁矣,甲子一周,學不足以通古今,才不足以勝煩劇,謬當推擇,職忝詞翰。公暇閲所藏藳,編盈箱篋,因取筮仕以來,次第編綴,古律詩以一官爲一集,賦、騷、箴、頌、銘、贊、書、序、記、誌、表、啟各以類相從,奏篇、謚議、内外進退故事則自爲一帙。追念三四十年間幼而壯,壯而老,所遇有逆順,所作有工拙,固當搜剔龐雜,采綴精英,以必其傳之久。披編一閲,堅白同異,無非前塵,分别影事,而弊弊然猶欲追其一字一語之精與否,勞形怵心,老而不知息,鮮不爲遠觀之一笑乎?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是以始於是之之爲非也,寧知今以非之之爲是也,後日不又以爲非乎?余自中年喜交方外,粗聞至道之要。方當落華取實,反求其一性之元,而友朋尚欲索我於言語文字間,用采陸士衡『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於鳴玉』之句,名其編曰《塵缶》。併敘所以未暇蒐擇之本意。友朋見者幸無强之以雲雷之飾,責之以宫商之音,庶幾萬一不以吴楚之僭,取罪於當代作者。是編成於淳祐改元歲辛丑之中秋。嗣有譔述,續綴右方。程公許書于翰苑之摛文堂。 西山真先生文忠公不喜作詩,嘗語門人曰:『予每不(滅)〔滿〕《班史·古今人物表》,且有感程正公「且作第一等人」之言。頃詮次聖賢,别爲一表,以傳道者爲第一,德行次之,節義又次之,而後及於講明學術之儒先,建列論議之公卿,植立功業之將相,曰循吏,曰逸民,皆品列臚分之。若文藝則在數等之下,詩又其下矣。』僕有請曰:『若然,則删後信無詩乎?』先生曰:『有之。寬閒寂寞之濱,寄興沖澹,惟有陶靖節:顛沛流離之際,一飯不忘君,惟有杜少陵。其餘則有之不爲補,亡之不爲缺。』先生雖不喜作詩,而其言則深於詩矣。今滄洲程公以道德文章之緒餘,發而爲大篇短章,無慮千百題,方濯纓乎滄浪,偃蓋乎仙谷,覽峨眉、象耳之勝,吸錦江、瀘水之清,落筆成章,神閑韻遠。寘之《經曲阿》、《游桃源》及《雜詩》中,所謂何其聲之似我君者。旋罹兵旤,脱身豺虎中,冒瞿塘、灩澦而東下也。念家懷土,雪涕行塗,前有《思治行》,後有《感懷成都十絶》,可與《北征》同工異曲。他如『大地衆生愁暍死,清風一壑可能專』等句,疊見層書,極其惻怛,謂非從『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内熱』得乎?使吾師文忠公見此帙,必喜陶、杜之後有人矣。抑僕所訝者,年來評詩,往往北面晚唐,恍惚形似,争相位置,共觀其自謂得意者,其格卑而猥者其氣餒,庸者其意纖,以壯澁爲平淡,以淺俳爲閑雅,以要褭婉弱爲得幽深之趣。公則不然,其勢雄健如靈鼇之擘泰、華,其步驟迅捷如峻岅之走銅丸。時乎綺麗如晴空霞彩,奇譎百態;時乎蕭散如孤雲野鶴,不受覊馽。蓋其學饜經飫史,含《莊》咀《騷》,采(綴)〔掇〕精華,材料飽足,故能兼陶、杜之體而有之,長袖善舞,理固應爾。詩乎詩乎,晚唐云乎哉?僕非能詩,僭爲後序。先之以詩説,人必不以爲非;終之以臆説,常有謂其嗜好背時,老獨不改,且罵且笑者。公亦能爲之解紛否?臞仙王邁敬書。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十駕齋養新餘錄三卷 柯庭文藪不分卷 十六國春秋一百卷 禮記十卷 鄉賢逸詩不分卷 東牟紀事二卷 石笥山房文集六卷補遺一卷詩集十二卷補遺二卷續補遺二卷 潛園友朋書問十二卷 戊丁詩存一卷 捐官職銜一卷 三寶太監下西洋通俗演義十六卷 武侯全書二十卷首一卷 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 香山詩鈔二十卷 廬陵宋丞相信國公文忠烈先生全集十六卷 漢魏詩乘漢十卷魏十卷附吳詩七頁 浣桐詩抄六卷 空同先生集 筠心堂文集十卷詩集四卷外集三卷 玉譜類編四卷 文選十二卷附音注 癸未年譜 倚雲山房文集二卷試帖二卷南遊吟草四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公民必讀初編一卷 [同治]儀隴縣志六卷 孔子編年五卷 申齋劉先生文集十五卷 師竹軒詩集四卷附一卷 令德堂增定課兜鑒略妥注善本五卷 畿輔水利議一卷 石洲詩話八卷 隋經籍志考證十三卷 中衢一勺三卷 重刊校正笠澤叢書四卷 大清律講義十七卷 欽定春秋左傳讀本三十卷 重定金石契不分卷 陶隱居重定甘氏巫氏石氏星經一卷 理窟九卷 格致譜十五卷 山谷詩集注二十卷 意苕山館詩稿十六卷 唐魯泉先生遺稿一卷附錄一卷 六書說一卷 求自立齋文稿八卷詩稿八卷 明醫指掌十卷附診家樞要 媿室先生[高鳳岐]哀輓錄一卷 地志便覽二卷 洪文襄奏對筆記二卷 二如亭群芳譜二十八卷首一卷 重錄增補經驗喉科紫珍集二卷 醫宗必讀十卷 燈月傳四卷 [雍正]河南通志八十卷 詩經八卷 齊名紀數十二卷 治河方略十卷首一卷 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 陶說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