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书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书名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作者朱熹
版本宋刊大字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朱子撰;前有小像自題 遂生世不早,不及擔簦躡屩於先生之門,聞道又晚,不克築室反場,以從先生于没。既脱場屋,讀四經而心樂焉,顧義理精深,莫造其詣,而先生長者駸駸没矣。歲在癸卯,遂假守建安,從門人弟子之存者而求其議論之極,則王潛齋已刻之方册。間從侍郎之子請,亦無所獲。惟蔡西山之孫覺軒早從之遊,抄録成秩,劉文昌家亦因而抄掇,悉以付友人劉叔忠,刊落其煩,而考訂其實,繼是而有得焉,固無所遺棄也。抑是書之作多出於晚年,非嘗與西山講明易歷,則時異事左,與世枘鑿。今聖道昭明,士生其時者,惟恐讀其書之晚,安知後之造者不在於兹乎?此君子所當自力也,觀者尚勉之。淳祐五年正月日,後學王遂序。 右得之劉侯之孫觀光,今爲浦城尉。尉始來過書院,祠謁甚敬,言乃祖參議公嘗受知文公先生,出所藏帖數十,皆集所不載。幾敬讀之,其間格言至論,真有補世道,遂刻以附于集。因嘆文公之筆,流落世間,不傳者凡幾,又嘆前輩流風遺韻,日遠日亡,其存者幾?能嗣守家訓,不替祖風如尉者,又寧有幾?賢矣哉!劉侯,玉山人,文公嘗爲之記義學云。淳祐庚戌二月甲子,後學徐幾謹識。 《義學記》載《前集》,其間誤字觀此可證,抑重有感於聖人古史闕文之嘆云。 昔我文公會粹程氏門人所録之語,以爲《遺書》,且謂於二先生之語,不能無所遺,復取諸家集録,參伍相除,得十有二篇,以爲《外書》,誠不忍儒先片言隻字湮没無傳,而天下之理有所欠闕也。文公先生之文,《正集》、《續集》,潛齋、實齋二公已鏤板書院,蓋家有而人誦之矣。建通守余君師魯好古博雅,一翁二季,自爲師友。搜訪先生遺文,又得十卷,以爲《别集》,其標目則一倣乎前,而每篇之下,必書其所從得,且無《外書》不能審所自來之恨,真斯文之大幸也。鏞於君之長子□□爲同舍郎,亦嘗預聞蒐輯之意。兹來冒居長席,而余君適將美解,始刊兩卷,餘以見囑。於是節縮浮費,以供兹役,蓋又二年,而始克有成。後之學者能於是書句句字字深思而熟翫之,庶有以知其無非精義密理之所存,毋使摹刻既多,束書不觀,乃貽或者之誚云。咸淳元年六月朔,迪功郎建寧府建安書院山長黄鏞謹書。 案,此宋刊明印本,每葉二十行,每行十八字。版心有字數及刻工姓名。卷中有『張履祥印』白文方印。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平陸縣續志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同治九年庚午科並補元年壬戌恩科江南鄉試硃卷一卷 太玄真一本際經存一卷 欽定書經傳說彙纂二十一卷書序一卷首二卷 阿鳩留經一卷 大清律纂修條例不分卷 東塘先生文集八卷 安南雜記 梅屋吟一卷 袁遠赴告一卷 畫漫錄一卷 毫州牡丹說一卷 餘生録一卷 新編年月集要□卷 寶釵產玉二回 宋四家詞選不分卷 星湄吟稿六卷 家世舊聞 一九一零年禁止販賣白奴公約一卷 尚書釋文殘一卷 漢譯日本經濟學大意不分卷 藝文類聚一百卷 晉中興書 魏鄭公(徵)諫錄五卷 合浦縣一卷 知稼翁詞一卷 光緒元年乙亥恩科浙江鄉試硃卷一卷 紅樹山莊詩草四卷黔遊草一卷 吾汶藁十卷 車塵集一卷 周易本義四卷附易圖一卷卦歌一卷筮儀一卷五贊一卷 倣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一卷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一卷 [乾隆]增修醴陵縣志十五卷 光緒五年己卯科順天鄉試硃卷一卷 新刊宣和遺事前集一卷後集一卷 礮準標法圖解一卷 橫山草堂詞一卷 梅里逸詩一卷 [道光]夔州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 悟性窮原一卷 墾殖問題一卷 醫林改錯二卷 道德經評註二卷 [江蘇武進]周氏宗譜八卷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法句譬喻經四卷 祕受分類雜占一卷 綿津山人詩集二十九卷楓香詞一卷漫堂說詩一卷 四書弓冶八卷 龍虎中丹訣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塲經)十卷 [浙江桐鄉]洲錢吳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愛日齋藂抄一卷 南園漫錄十卷 [同治]德安縣志十五卷 虛直齋詩鈔二卷 桂海虞衡志十三卷 詩源撮要一卷 打龍袍 王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