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軒先生文集
书名《艾軒先生文集》
书名 艾轩先生文集
作者林光朝
版本明刊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林光朝撰 莆陽艾軒林先生文,爲世所宗,而藳不多見,學者好之如嗜慾,然殁五十年始傳于世,藏之深固已久,一出大肆,理必然也。先生行古道,言動爲時取式,教授生徒,非禮不行,四方翕然響應,來學者亡慮數百人。道尊德盛,年五十擢第春官,數年拜大司成。淳熙間,天子幸胄監,命講《中庸》,玉音嘉歎,擢寘近侍。出使入朝,狥義忘私,無田無宫,以遺妻子,獨富于書,至死不釋卷。其文森嚴奥美,精深簡古,上參經訓,下視騷詞,他人數百言不能道者,先生直數語,雍容有餘,非學博識高,義精理到,能如是乎?初,先生從子成季裒其藳,不輕以示人。近族孫同叔搜羅畧備,得詩文若干首,爲十卷,急于垂後,不暇求序于名公,猥以屬宓。顧惟愚陋,(忘)〔妄〕測宏深,得辠君子,又將何辭?昔揚子殁四十年,而《法言》始行;韓集歷五季,至我朝始大振。宓于先生之文亦云。年月日,陳宓謹序。 以言語文字行世,非先生意也。先生乾淳中大儒,國人師之。朱文公于當世之學,間有異同,而于先生加敬。于時朝埜語先生不以姓氏,則皆曰艾軒。晚爲中書舍人,中批某人賜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先生封還曰:『輕臺諫,羞科目矣。』天子知先生決不奉詔,改授工部侍郎,不拜而去。其學問名節如此,以言語文字行世,非先生意也。然先生學力既深,下筆簡嚴,高處過《檀弓》、《穀梁》,平處猶與韓並驅。在時片簡隻字,人已貴重,今其存者,如岣嶁之碑、岐陽之鼓矣。初,先生爲布衣時,已負重名,後貴顯于朝,愛先生者多以晚節爲憂。及西邑去國,然後吕成公喜曰:『過江以來未有也。』烏乎!修而至于先生,而前輩責備之嚴如此,然則凡修而未至于先生者,其可以無日新之德乎?其可以不畏晚節之譏乎?向使先生希旨書行,必根着不去,爲李嶠,爲張説;先生一奮其決,遂爲李籓、袁高。義利萌于一念,芳臭分于千載,故余讀先生之書,重有感焉。先生殁六十年,微言散軼,復齋陳公宓所序者,纔十之二三。外孫方之泰訪求裒拾,彙爲二十卷,勤于李漢、趙德矣。東陽范復鎔欲鋟梓,會迫上丣,不克就。毗陵張侯友慨然存之。余二大父實率鄉人以事先生者也,序非通家子弟責乎?故不敢辭。後村劉克莊序。 艾軒先生道最高,名最盛,而其後最微,傳其學者,再世網山、樂軒二師,又皆以窮死。先生平昔既不著書,遺文僅數卷,身殁五十年,未有全稾。余同舍方君巖仲,先生外諸孫也,每與相扼腕此事。壬辰成進士南還,余别之彙征,曰:『太史公遺書,今責楊惲矣!』巖仲歸而求之,凡數年方克集刊于鄱,而四方學者未盡見也。春來鄱,過象山友人湯君伯紀,相與語曰:『昔艾軒使東廣,道饒之餘干,宿相嶺,有鄉耆儒李恕軒名興宗者,嘗侍先生談一夕。至今吾里能傳艾軒之言。若以公之書〔鋟之〕鄱,邦人之願也。』余喜曰:『是吾心也。』既成,將誌以歲月。因思前日者聞于吾師樂軒曰,網山盛年,挾策從師四方,率以不契去。及來城南,初宿齋房,未即見先生,與客語。夜闌,聞有息入而驚寢者,先生曰:『睡是大家睡,夢是獨自作。音佐。』網山喜而不寐,曰:『吾得師矣。』自此即侍先生餘三十年。玉融陳叔盥少從先生于紅泉。一日出揖客,其容赭然。先生曰:『心不負人,面無慙色。』叔盥悟而自克,遂以行義名。叔盥受詩于先生,嘗與樂軒請《國風》于古寺,吟諷累夕,俄而至《采蘋》,掩卷泣,頓得中庸之旨。叔盥喜而以告網山,網山遂以樂軒見先生,曰:『吾嘗語,若《詩》不歌,《易》不畫,無悟入處。今于元潔猶信吾詩不亡矣。』遺言若此者,皆不傳。又曰先生初補上庠,就月試。考官夜得其文,聚同列以笑,少司成陳少南旦詰之,具曰:『非謔也,卷有數語誠可哂。』索而視之,蓋策以兵勢問,而先生之對有曰:『譬若嬰兒,夜啼,拊之不止,啗之不止,卒然滅燭伏户,下爲虎嘯狐鳴,則其喙如窒。』少南曰:『此筆當與太史公争衡,必置首選。』長廳曰:『已得一人矣,幸次之。』少南曰:『毋使居人下,不然寧黜之。』語頗侵。司成少南竟以此去國,先生聞而歎曰:『甚矣!知己之難。』棄其籍而歸,一意聚徒講道,不復試成均者十餘年。年五十始以鄉書免擢第。其遺事類此者,亦失傳。方先生在時,世號南夫子,于經于道,超悟獨得若此,與孔、顔旦暮之遇。于數十年因革之故,如語昨日事。今學既不傳,而所可傳者數卷僅爾。茫茫宇宙,不知幾何年,又有此大物?嗚呼惜哉!淳祐十年歲次庚戌良月朔,後學三山林希逸書于鳳游堂。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翠微南征錄十一卷 芝庭文稾八卷詩稿十四卷 水師說畧四條 (光緒)嘉興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錫山先哲叢刊第二輯 牧羊圈一卷 穀山筆麈十八卷 荔枝譜一卷 程子說苑一卷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硃卷一卷 續板橋雜記三卷 鐔津文集十九卷 檆堂詩鈔一卷 [康熙]曲阜縣志六卷 國朝宋學淵源記二卷附記一卷 書經集註 猫苑二卷 讀書雜抄不分卷 全德志論一卷 上蔡先生語錄(上蔡語錄)三卷 小兒則二卷 李笠翁詞一卷 安徽籌辦賑捐章程 新纂門目五臣音註揚子法言十卷 東洲草堂詩鈔三十卷文鈔二十卷附詩餘一卷遺文一卷遺詩四卷 帶格 新編河嵩神靈芝慶壽一卷 韓柳二先生年譜八卷 壽世彙編 見聞紀訓一卷 敬米齋筆記不分卷 三十三日脫難記一卷 謝疊山先生文章軌範(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七卷 中興間氣集二卷 東坡先生詩集注三十二卷 刻楮吟一卷陟岵草一卷字字珠一卷夢餘草一卷 洪駒父老圃集二卷 性影集八卷 音學辨微一卷附三十六字母辨一卷 十三經注疏正字八十一卷 商文毅公全集三十卷 松存軒集二卷 白雪詞一卷 雹碎樓詩藁一卷 是山詩草八卷、詞草三卷 靈素節要淺注十二卷 旋朝集一卷 傳聲及聲之顫次考一卷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佛說尊那經一卷 薜蘿館詩餘一卷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科江西貢卷一卷 皇清開國方畧三十二卷首一卷 賦鏡錄四卷明賦考二卷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 [嘉慶]瓜洲志八卷首一卷 張文潛文抄一卷 望仙譚氏宗譜□□卷 掌録二卷 〔嘉靖〕臨江府志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