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集
书名《高風集》
书名 高风集
作者劉曾騄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廖剛撰 僕少喜操觚,從遊先生長者之門,叩績文之要領。或告之曰:『子閩人也,知延平雙劍化龍之津乎?寒光瑞彩,上徹斗牛,山川炳靈,爲七閩冠。魁壘英特之事,時時不乏,吐爲論議,著爲文章,皆自浩氣塞天地中來。子試求之,有餘師。』於是旁羅廣蒐,始得《了翁集》,諫議陳公瑩中之文也;又得《龜山集》,侍講楊公中立之文也;復聞順興之交谿尚書廖公,正音皆韶濩,勁氣沮金石,直與陳、楊二公分鑣争騖。然千金之珠,在九重之淵驪龍頷下,常有神物護持,豈庸俗之人可幾于萬一得耶?愾我寤歎累年于兹,迺者天借之福,承乏郡文學,昕夕奉侍其令子史君色笑之餘,遂率爾有請,願出前後製述,鋟梓以永其傳。史君曰:『吾先人備位夕郎與中司日,封駮抨彈疏稿悉焚之,閒居雜文,散逸十八九,今家藏無幾,姑以詔吾子孫,俾奉周旋,罔敢失墜足矣。遽以示人,是自衒以沽譽,鄉黨自好者不爲也,而子爲我願之乎?』僕曰:『不然。古之君子,未嘗不論譔其先人之美,而明著之後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三者,君子之所恥也。先尚書以醇儒重望,致身通顯,流方急,退益勇,徜徉乎高峯之下。平日著文,無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道,鑿鑿乎五穀之可以療飢,斷斷乎藥石之可以伐病。秘爲己私,無乃蹈於知而弗傳之恥。』史君釋然曰:『子之言是也。』宫使直閣謝公蓋尚書門下士,謂斯文有補于名教,非止炳焕一時,殘膏賸馥,沾丐後學居多,作序以冠其首,目爲《高峯先生文集》。僕輒以狗尾續貂,抑見其不知量,然竊自喜,幸獲挹作者之風度,以降夙昔敬慕之心,况載名于末,其榮耀又何如?乾道七年正月日,左宣教郎邵武軍軍學教授葛元隲謹序。 郡庠舊有《高峯先生文肅廖公文集》,乃公之長子以孝宗皇帝即位之八年來守兹土,因郡博士之請,鋟梓以永其傳。歲久字多漫滅,弗甚摹印,學者惜之。後百餘年,邦傑繼叨郡寄,始至謁學,詢之書庫,則卷帙散失,已無全書,遂出家世所藏舊本校正,命工重刊,補缺板八十七紙,修漫板百有餘紙,以足成此書全帙云。咸淳辛未三月望日,邦傑百拜謹誌。 案,書中遇宋帝皆空格,每行廿四、五字不等,當以宋元舊本影寫。今從武林丁松生大令借録,原本卷八有缺文,借吾鄉丁月湖殘舊鈔本補足,通校一過。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水東日記摘抄七卷 醫閭漫記一卷 世說舊注一卷 停驂錄摘抄一卷續一卷 溪山餘話一卷 野記一卷 鄭端簡公吾學編餘一卷 鄭端簡公今言類編六卷(一名今言) 先進遺風二卷 列朝盛事一卷 四友齋叢說摘鈔七卷 鳳洲雜編六卷 觚不觚錄一卷 窺天外乘一卷 典故紀聞十八卷 花當閣叢談八卷 在田錄一卷 明宮史五卷 東朝記一卷 聖君初政記一卷 賓退錄四卷 近峰記略一卷 蔗山筆麈一卷 治世余聞八卷 繼世紀聞六卷 居易錄談三卷居易續談一卷 今世說八卷 茶餘客話十二卷 豪譜一卷 雲杜故事一卷 天祿閣外史八卷 昌黎雜說一卷 朝野僉載六卷 劉賓客嘉話錄一卷 幹*子一卷 因話錄六卷 雲溪友議十二卷 悠閑鼓吹 杜陽雜編三卷 桂苑叢談一卷 雲仙雜記十卷(一名雲仙散錄) 鶏肋編三卷附校勘記一卷附校訛一卷附續校一卷 蓼花洲閑錄一卷 陶朱新錄一卷 話腴一卷 壟起雜事一卷 鶴山筆錄一卷 行營雜錄一卷 游宦紀聞十卷 密齋筆記五卷續記一卷附校訛一卷附續校一卷 鶴林玉露十六卷補遺一卷 諧史一卷 虛穀閑抄一卷 志雅堂雜抄十卷 吹劍錄二卷 清夜錄一卷 脚氣集二卷 養屙漫筆一卷 隨隱漫錄五卷 西佘瑣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