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川歸來集
书名《蘆川歸來集》
书名 芦川归来集
作者張元榦
版本文瀾閣傳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張元幹撰 士君子處世,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其所養可知也。所養既厚,則所言者必勁正清峭,而無輕懦衰憊之氣。前哲之士以文詞鳴者,此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之知言,自其所養者充之也。韓子曰:『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韓子所學獨以孟子之傳得其宗者,蓋謂是也。故『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孟子之書,可與風雅並傳。而『汗瀾卓焯,奫沄澄深』,李氏之以『大振頽風』序韓文,後之學者蔑以加于此矣。蘆川老隱之爲文也,蓋得江西師友之傳,其氣之所養,實與孟、韓同一本也。自其爲太學生也,嘗裒其亡友康慤生詩帖,軸而藏之,則公之氣概固已蜚揚於學校中矣。及其仕於朝也,又以幽巖尊師一節,直述其忠厚悃愊之誠。公之孝友性成,皆是氣之所形見也。宣和諸公或言其近作,殊有老成之風,無復少年書生之氣,或言其平昔絶俗之文,今又見高世之行,是猶未覩其全集也。公以强仕之年,遂掛冠之請,兹蓋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所養者大,所言者真,表裏相符,聲實相應,夫豈嘲風咏月者所可同日語?宜乎近世名公勉其孫以文集行於世,欲以見公之大節也。即公之文,驗公之行,其作也古,其傳也宜。噩里人也,敬慕三張之聲價久矣。館寓家塾,(後)〔復〕得斂袵以受教於公之文集,凡裒集書、啟、古詩、律詩、贊、序等作,共十五卷,《幽巖尊祖録》一卷附于其後,《樂府》二卷見于别集,於是乎有攷焉。公諱元幹,字仲宗,任將作少監,年方四十一已致仕,後贈正議大夫。邑人曾噩序。 無名氏序曰:少監張公,早歲問道於了齋先生,學詩於東湖居士,凡所游從,皆名公勝流。年未强仕,掛神武冠,徜徉泉石,浮湛詩酒,又喜作長短句,其憂國愛君之心,憤世嫉邪之氣,間寓於歌詠。紹興議和,今端明胡公銓上書請劒,欲斬議者,得罪權臣,竄謪嶺海。平生親黨避嫌畏禍,唯恐去之不速。公作長短句送之,微而顯,哀而不傷,深得三百篇諷刺之義,非若後世靡麗之詞,狎邪之語,適足勸淫,不可以訓。公博覽羣書,尤好韓集、杜詩,手之不釋,故文詞雅健,氣格豪邁,有唐人風。公之子靖裒公長短句篇屬爲序。余晚出,恨不及見前輩,然誦公詩文久矣。竊載名于右,因請以送别之詞冠諸篇首,庶幾後之人嘗鼎一臠,知公此詞不爲無補于世,又豈與柳、晏輩争衡哉?公諱元幹,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云。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歸潛志十四卷附錄一卷 易拇八卷 書經六卷 讀通鑑論十卷末一卷 時務新書人民論 金文雅十六卷 嶺海拾遺□□卷 明休寧縣丈量魚鱗經册 東坡詞二卷 重校時藝引階合編不分卷 古月軒集 人譜類記增訂六卷 欽定吏部品級考滿洲品級考二卷漢品級考五卷 太醫院眼科秘真 度支部奏妥議清理財政辦法摺一卷 北隅續錄二卷 讀通鑑論十六卷附宋論十五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總目一卷備考一卷補遺一卷 隋經籍志考證十三卷 南齊書五十九卷 四禮翼一卷 函海一百六十四種八百四十四卷 [道光]洞庭湖志十八卷 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備急千金翼方三十卷 綱鑑易知錄九十二卷明鑑易知錄十五卷 高皇帝御製文集二十卷 祥芝應瑞四出 制義約鈔不分卷 左傳選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滇黔奏議十卷 李文忠公電稿四十卷 萬載育嬰堂冊 郭大理遺稿不分卷芳堅館題跋不分卷 增訂徐文定公集六卷首二卷 [浙江山陰]山陰白洋朱氏宗譜三十二卷首一卷 孫文節公遺稿四卷 燕禧堂五種十五卷 遯盦秦漢印選 聽月樓詩鈔二卷 昭代名人尺牘續集二十四卷 崇儒舉要六卷 夏園詩鈔不分卷 外科活人定本四卷 春秋規過考信三卷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三卷集外詩一卷 集虛齋學古文十二卷離騷經解略一卷 述學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補遺一卷别錄一卷 諭摺彚存不分卷 [乾隆]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 思貽堂詩集六卷 古今韻略五卷例言一卷 [光緒]雲南通志二百四十二卷首四卷 東漢會要四十卷 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十五卷 軍語一卷 玉茗堂摘評王弇州先生豔異編 新刻平閩全傳八卷五十二回 [江西萬載]萬載鍾氏福房支譜十二卷首一卷 春秋大事表五十卷春秋輿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