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小集
书名《北山小集》
书名 北山小集
作者程俱
版本影寫宋刊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信安程俱撰;後附行狀程瑀撰 葉夢得序曰:紹聖末,余官丹徒。信安程致道爲吴江尉,有持其文示余者,心固愛之,願請交,未能也。政和間,余自翰宛罷領宫祠,居吴下。致道亦以上書論政事,與時異,籍不得調,寓家於吴,始相遇,則其學問風節卓然,有不獨見於其文者。即爲移書當路,論以言求士,孰不幸?因此自表見,其趨各不同,若㮣論其過,一斥不復録,天下士幾何,可以是盡棄之乎?併上其文數十篇,宰相見而驚曰:『今之韓退之也!』亟召見政事堂。會有間之者,復得閒秩,然宰相知之未已也。宣和初,復召入館,稍遷爲郎,議者翕然始恨得之晚。自是二十年間,卒登侍從,爲天子掌制命,文章擅一時。蓋嘗論當孔子時,固已患直道爲難行,而毁譽之不可信。然人之有善,君子未嘗不樂道,其得譽常多;至居下流,天下之惡必歸焉,其毁之者亦衆。則直道雖不可盡行於天下,而天下終不能廢直道。方致道齟齬於初,一夫摇之,不能自立;及其久也,雖非其素所厚善,亦莫敢不謂然,其善之效歟?今觀其文,精確深遠,議論皆本仁義,而經緯錯綜之際,則左丘明、班孟堅之用意也。至於詩章,兼得唐中葉以前名士衆體。晚而在朝,雖不久遇,所建明尤偉。蓋其爲人剛介自信,擇於理者明,所行寧失之隘,不肯少貶以從物。是以善類皆相與推先,惟恐失,雖有不樂之者,亦不敢秋豪加疵病。信乎直道之不可終屈也。嘗裒次平生所爲文,欲屬余爲序,會兵興不果。後遇火,焚棄殆盡,稍復訪集,尚得十四五,而益以近所著爲四十卷。夫天既以是假致道矣,乃不使盡暴其所長,病痺杜門里中且十年,豈在人者猶可以力致,而天反不能相之歟?不可知也。紹興十年詔重修哲宗史,復起致道領其事。力辭疾不拜,而以其前欲屬余者,請之堅甚。致道之文固不待余言而後著也,乃先衆人而知之深者,莫若余。乃爲論其本末歸之。致道名俱,今爲左朝請大夫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宫云。 紫微舍人程公先生,建炎己酉歲自太常少卿出守嘉禾,作肅過之,館於郡齋。會左丞葉公罷政經從謁先生,作肅屬耳屏間聽話言,則聞公曰:『别去未有復見日,吾二人後死者其誌先死者之墓。』先生曰:『左丞勳業未艾,某不日溘先朝露,當勤大手筆。』紹興甲子歲,先生卒,其子請公如約。公從之,僅述誌,敘未及銘詩而薨,然其藳今傳於世也。其略曰:『其爲文辭,在司馬遷、班固之間,進則掌天子書命,退猶將付以太史氏之筆,蓋有不可誣者焉。』議者謂公之誌文,實踐平生然諾,必不虚美以諛墓中人,有以取信於學士大夫也。作肅昔爲南徐學官時,偶先生卜居在焉。一日裁書問文於先生,先生翌日答書,凡數百言,其要曰:『昔之作者,自六經百氏之書,世傳之史,方外之書無不讀,非惟讀之而已,取舍是非,了然於心。其粲然者,我之文也,而資焉者,六經百氏,載籍之傳,而吾自得者也,然而莫見其迹也。』嗚呼!先生論文,淵源如此,則謂其文辭在司馬遷、班固之間,未爲過也。頃又嘗見大參毗陵張公言先生嘗爲毗陵筦庫,因見鄒忠公。公與語連日,奇之,謂人曰:『程致道所謂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者也。』忠公德名甚重,不輕許可,則其所取又有出文辭之外者矣。門人中吴鄭作肅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困學紀聞註二十卷 傷寒論淺註六卷 耕道獵德齋唫稿三卷 濂亭遺文五卷遺詩二卷 日下題襟合集 孔氏家語十卷 [松花庵全集] 武經 了庵詩十卷 檢驗集證一卷檢驗合參一卷 讀書法匯一卷 再生緣二十卷 天文啓蒙七卷首一卷 垂老讀書廬詩鈔二卷 格致古微六卷 俾路芝志一卷馬留土股志一卷紐吉尼亞島志一卷西里伯島志一卷附新志 謫麐堂遺集 筆算便覽五卷 佩文詩韻釋要五卷 世補齋醫書 諧鐸十二卷 積古齋鐘鼎款識稿本四卷附錄一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經一卷 松鄉先生文集十卷 筤墅說書不分卷 十大姐 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 養餘齋三集六卷 程墨前選 七家後漢書二十卷 盋山談藝錄不分卷 歷代象賢錄二十卷 說文統釋序 涇野先生語錄二十卷 平叛記二卷 西莊始存稿四十卷附一卷 聊齋志異新評十六卷 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卷餘錄三卷 薈蕞編二十卷 蒙學報(蒙學叢書) 廣雅書局叢書 日本雜事詩二卷 輟耕錄三十卷 幾何原本十五卷 教款捷要 法苑珠林一百卷 明文在一百卷 眉山詩案廣證六卷 湘鄉縣龍嘉謨分關契據鈔 蘇文忠公集三十卷 九旗古義述一卷 [俄國保護華民檔案簡目] 韻蘭集賦鈔六卷 周易四卷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 戍北樓耐苦志 曾文正公全集 書目答問四卷叢書目一卷别錄一卷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一卷 重編留青新集二十四卷 結一廬朱氏賸餘叢書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