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馮公太師文集
书名《安岳馮公太師文集》
书名 安岳冯公太师文集
作者馮山
版本舊抄本
分类集部>別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馮山撰 故祠部郎中贈太師安岳馮公,諱山,字允南,文集三十卷。太師有子,諱澥,官尚書左丞,贈資政殿學士,字長源,文集四十五卷。太師卒於紹聖元年,左丞薨於紹興十年,遠者百二十有九年,而近者亦八十年矣。而比歲文集始行於世,又未有序之者。珠玉藏於山淵,其氣終不可得而埋蝕,斯文也,夫豈有久晦而不彰者乎?然士之逢辰,則有幸有不幸。太師公在熙、豐閒,不能苟合於新法,辟臺官不就,天下高之。元祐以來用范醇夫荐,始立朝爲郎,而公卒矣。時有幸不幸,而斯道也、斯文也不與焉。左丞年二十三,登元豐二年第,名聲籍甚。元祐執政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荐之,進策與論,人交稱焉。後不果試,教授成都,蔡元長待之甚厚。及以序送京,亦不苟徇也。太師卒,奔喪京師,三年而皇妣卒。公嘗自述其衰絰七年中,窮居固守等事。鳴呼!非學而能之乎?元符上書論及宫禁,述所見耳,初非有意於希世取爵禄也。其後主國論者,自以私意進退人才,而公遂進用,自郎而卿。既乞補外,又以奉常召。俄上疏乞罷湟州及西寧之役,以靖患息民,公始得罪矣。其謫詞曰:『頃上書疏,半爲邪言,久懷異心,下比流俗,遽有覊縻之請,實爲捐弃之謀。以嗣武爲勞師,以昭功爲往失,動摇國是,疑惑新民,可送部與遠小監當。』尋責永州别駕,道州安置。三年,而自玉局召爲吏部郎。明年,丞相張天覺罷政,公坐附麗,又送吏部,爲虔化丞。在外將十年,然後知夔州,復直龍圖閣。靖康即位,年六十有七矣,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長諫院,而女貞已圍太原矣。故曰時有幸不幸也。公老而達,實逢時之不幸。斯道也,斯文也,言之抑何艱哉?道與時污隆,文與時高下,公則心知之,故于潼川先生楊祐甫之卒也,哭之慟,而銘之甚哀。公與楊公皆太師公之所作成也,其言曰:『某與祐甫游,垂五十年,自少皆承先訓,以文學忠義相期,既而先後得科第。中年各欲以所學少見於世,而愚不適時,自取大戾。祐甫雖廢,而安處鄉里,然疾病窘困不能出門户。而某流放楚、粤,江湖之遠,追惟終始,互成嘆笑。今祐甫卒,含悲茹憤,言發涕零,以吾二人平生契義之私,它人所不得與,且所不能知者。』祐甫晚與成都鄭少世上有脱落。今之鋟木者,大瀘周氏子鋭也,可謂好事也已。其邑人景君佐,仕于吾州,爲周氏子,請敘其篇端,以余粗知言云。嘉定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簡池劉光祖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說文解字十五卷 華銀山志十八卷首一卷 繹史一百六十卷 天主聖教日課三卷 汪公汪應蛟哀終錄一卷 南華真經解内篇七卷外篇十五卷雜篇十一卷 [湖南漣源]橋頭一甲李氏續修族譜十三卷首二卷 省軒考古類編十二卷 曾文正公奏議八卷奏議補選一卷 [雍正]朔州志十二卷 唐詩觀瀾集二十四卷 奏辦福建鉛礦局章程 中外輿地匯鈔地略十四卷 韋蘇州詩集二卷 尚志堂文集二卷 大佛頂首楞嚴經纂注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乙巳年交涉要覽五卷 新疆賦一卷 歲時廣記四卷首一卷 [道光]寶應圖經六卷首二卷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光緒]賀縣志八卷 三田李氏統宗世譜不分卷 易經音訓不分卷 中州名賢文表三十卷 康對山先生文集十卷附錄一卷 隨鄉讀韻三卷 麐史曆準四卷 藝林彙考 傳樸堂詩稿四卷補遺一卷竹樊山莊詞一卷 穆參軍集三卷遺事一卷 因樹屋書影十卷 四書經注集證十八卷 無怠懈齋詩稿一卷 孝經一卷 唐代海東藩閥志存一卷 妙法蓮華經七卷 古杼秋館遺稿二卷 說文拈字七卷補遺三卷 五代史補五卷 脈因證治四卷 歷代同姓名錄二十三卷 晨風閣叢書二十二種四十七卷 齊書内外編五卷附四卷 淮南天文訓補註二卷 漢魏百三名家集一百十八卷 試帖扶輪集八卷 [大清皇帝聖訓] 呂子節錄四卷 衎石齋紀事槀十卷 巢雲軒詩鈔二卷附越吟草一卷 光緒餘杭縣志稿 國朝常州詞錄三十一卷 字林考逸八卷 郘亭遺詩八卷 王二彌文集不分卷 橫雲山人集二十五卷 孔子編年五卷 許學叢刊 景岳全書六十四卷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