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注
书名《道德經注》
书名 道德经注
作者徐大椿
版本元刊本
分类子部>道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潁濱蘇轍子由撰;自序 右潁濱《老子解》四卷,蘇文定公所著也。張亨泉先生嘗得蘇公手本,刻石寘老翁泉,今尚無恙。此書之奇,自東坡公、黄蘗全俱已云然,無待晚輩贅贊矣。葛仙王尊師伯修既鋟諸木,又求少南爲發其義,因記《老子》二篇,自文始先生、河上公以降,傳之者亦已衆多,有註解,有傳疏,有正義,有章句,略之則爲略論,廣之則爲廣義,其他想爾、指歸、纂微、詣指之類,未可遽數。伯修不是之取,而顧取蘇解,殆有意焉。少南憂患之餘,久廢佔畢,因伯修之請,乃取蘇解閲之。至第十四章,作而曰:伯修之意,或在此歟?鄉者老自老,佛自佛,各守封隅,而儒者猶末如之何。今乃合瞿曇、老聃爲一人,所恨黄冠者流未之省耳。伯修表而出之。嘻!可畏也。因書以歸之,且以志吾之懼。伯修名道立,常從佛者禮獨山範無準游,今西漕趙一齋先生嘗贈以詩,稱其有莊老學云。寶祐三年臘月既望,眉山史少南書于凌雲寓舍。 《道德經》,古書也。自授受以來,註者不下四百餘氏。漢儒假河上公所分章句,以註是經,尤爲舛駮。世俗不知,遂列於五子之目,以示來世,深爲扼腕。至若眉山蘇氏,天資粹美,學識古澹,特起乎□□之下,超出乎千載之上,造大道之徑庭,啟玄門之關鑰,使□□之士如夢而覺,如醉而醒者,公之力也。鄉先生王君伯修,擅老莊之學,問答如響,舊嘗讎較此本而刊行之。偶因回禄,遂成灰燼。文昌宫主者侯大中,伯修之孫也,自儒入道,年未而立,而慕乃祖之志,得所傳舊本於乃師夏君性仲,積有年矣。一旦割鷺股而刊成是書,以與同志者共,其用心又豈淺識者之所能測哉!經板既成,爲書其梗概于篇首。至元庚寅二月真元節,資中羽士可軒牟冲道謹書。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近世名人尺牘教本五卷 玉溪生詩意八卷 批評東萊博議四卷 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 實學考四卷 醉芸窗試帖詳注四卷 繪圖孝義真珠塔緣四卷二十四回 書經六卷 刺疔捷法一卷 [康熙]徐溝縣志四卷 知非齋詩鈔十卷 算牖四卷 靖節先生集十卷 邃雅堂集十卷續編一卷 元遺山先生集四十卷附錄一卷 續夷堅志四卷 樊川詩集四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補遺一卷 飲瓊漿館詞一卷 新刻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 鏡心樓集二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淮南許注異同詁四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 皇朝通典一百卷 [康熙]陝西通志三十二卷 唐詩類苑二百卷 醫效秘傳三卷 臨證經驗方一卷 詩經融註大全體要八卷 佩文詩韻釋要五卷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三卷綱領一卷 微波詞四卷花韻庵詩餘一卷 約章分類輯要三十八卷首一卷 四格六法單 各國條款章程 諭摺彙存不分卷 殊恩恭紀倡和集 寄傲山房塾課纂輯御案易經備旨七卷 四書恆解十一卷 訂譌雜錄十卷 修習瑜珈集要施食壇儀二卷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 石笥山房文集五卷補遺一卷 西溪梵隱志四卷 世說新語八卷 今古奇觀四十卷 詞律二十卷 梵天瑟詞一卷 咫進齋叢書三十七種九十三卷 文選六十卷 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補標題評斷實記二十七卷 哀紘集一卷後一卷 類典約對三十卷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灧澦囊五卷 蘇海餘波一卷 重重喜傳奇二卷二十七折 斅藝齋遺書五種 河防芻議一卷 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 溫飛卿詩集九卷 養默山房詩稿二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