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名義集
书名《翻譯名義集》
书名 翻译名义集
作者釋法雲
版本明支那本
分类子部>釋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 周敦義序曰:余閲大藏,嘗有意效《崇文總目》,撮取諸經要義,以爲《内典總目》,見諸經中每見梵語,必搜檢經教,具所譯音義表而出之,别爲一編,然未及竟,而顯親□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所編《翻譯名義》。余一見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總目》成,《别録》可置矣。』已而過平江,雲遂來見,願求敘引。余謂此書不惟有功於讀佛經者,亦可護謗法人。意根唐奘法師論五種不翻:一祕密故,如陀羅尼;二舍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此無故,如閻浮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而七迷之作,乃謂釋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義,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徧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無上正真之道,無以爲異。菩提若埵,名大道心衆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寶尊稱,譯人存其本名,而肆爲謗毁之言,使見此書,將無所容其喙矣。然佛法入中國,經論日以加多,自晉道安法師,至唐智昇作爲《目録圖經》,蓋十餘家。今《大藏》諸經猶以昇法師《開元釋教録》爲準,後人但增《宗鑑録》、《灋苑珠林》於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經》、《摩訶衍論》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吾國家嘗命宰軸爲譯經潤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特未有一人繼昇之後翻譯久遠,流傳散亡,真贋相乘,無所考據,可重歎也。雲雖老矣,尚勉之哉!紹興丁丑重午日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蘊素閣詩集十二卷 蘊素閣詩續集二卷 蘊素閣別集四卷 蘊素閣文集八卷 崇雅堂文鈔二卷崇雅堂詩鈔十卷崇雅堂駢體文鈔四卷崇雅堂應制存稿一卷崇雅堂刪餘詩一卷 篔谷詩鈔二十卷篔谷文鈔十二卷 養一齋文集二十卷補遺一卷續編六卷養一齋詩集八卷 泰雲堂集二十五卷 松心詩錄十卷 易齋稾十卷附錄一卷 楊文定公詩集七卷存卷一至卷五、卷七 逃虛子詩集十卷續集一卷逃虛類稿五卷逃虛子道餘錄一卷逃虛子集補遺一卷虛卷子詩集補遺一卷 覺非齋文集二十八卷附錄一卷 王文安公詩文集十一卷 芳洲文集十卷附錄一卷芳洲詩集四卷 芳洲文集續編六卷 誠齋錄四卷誠齋新錄一卷誠齋牡丹百詠一卷誠齋梅花百詠一卷誠齋玉堂春百詠一卷 涇東小藳九卷 素軒集十二卷 竹巖集十八卷補遺一卷續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思軒文集二十三卷附錄一卷 黎文僖公集十七卷 五峯遺稿二十四卷 布衣陳先生存稿九卷 桂軒藳十卷 桂軒續稿六卷 少傅野亭劉公遺藳八卷 靜軒先生文集十五卷附錄一卷 博趣齋藳二十三卷 太保費文憲公摘稿二十卷 東川劉文簡公集二十四卷 楊文恪公集六十二卷 石田稿不分卷 渼陂集十六卷渼陂續集三卷 執齋先生文集二十卷 龍江集十四卷 唐伯虎先生集二卷外編五卷附錄一卷續刻十二卷 康對山先生集四十六卷 內臺集七卷 浚川內臺集三卷 鈐山堂集四十卷附錄一卷 張文定公覲光樓集十卷 紆玉樓集十卷 靡悔軒集十二卷 環碧堂集十八卷 處實堂集八卷續集十卷後集六卷 天池山人小稿五種太山藳一卷、義興藳一卷、壬辰藳一卷、癸巳藳一卷、甲午藳一卷五卷 香宇集三十四卷拾遺一卷 仲蔚先生集二十四卷附錄一卷 蒹葭堂稿八卷存卷一至卷七 徐文長文集三十卷 徐文長傳一卷 徐文長逸稿二十四卷畸譜一卷 徐文長佚草十卷 何心隱先生爨桐集四卷 田亭草二十卷 由庚堂集三十八卷 喙鳴文集二十一卷詩集十八卷敬事草十九卷 林初文詩文全集不分卷 薜荔山房藏稿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