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名義集
书名《翻譯名義集》
书名 翻译名义集
作者釋法雲
版本明支那本
分类子部>釋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 周敦義序曰:余閲大藏,嘗有意效《崇文總目》,撮取諸經要義,以爲《内典總目》,見諸經中每見梵語,必搜檢經教,具所譯音義表而出之,别爲一編,然未及竟,而顯親□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所編《翻譯名義》。余一見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總目》成,《别録》可置矣。』已而過平江,雲遂來見,願求敘引。余謂此書不惟有功於讀佛經者,亦可護謗法人。意根唐奘法師論五種不翻:一祕密故,如陀羅尼;二舍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此無故,如閻浮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而七迷之作,乃謂釋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義,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徧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無上正真之道,無以爲異。菩提若埵,名大道心衆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寶尊稱,譯人存其本名,而肆爲謗毁之言,使見此書,將無所容其喙矣。然佛法入中國,經論日以加多,自晉道安法師,至唐智昇作爲《目録圖經》,蓋十餘家。今《大藏》諸經猶以昇法師《開元釋教録》爲準,後人但增《宗鑑録》、《灋苑珠林》於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經》、《摩訶衍論》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吾國家嘗命宰軸爲譯經潤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特未有一人繼昇之後翻譯久遠,流傳散亡,真贋相乘,無所考據,可重歎也。雲雖老矣,尚勉之哉!紹興丁丑重午日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南屏山人詩集十卷賦一卷 海山存稿二十卷 婁東詩派二十八卷 竹窻詞一卷蔬香詞一卷 新鐫出像點板怡春錦曲六卷 竹林答問一卷 騷筏一卷 楚辭新註求確六卷 屈子正音三卷 屈宋方言攷一卷 楚辭叶韻攷四卷附一卷 蘇門山人詩鈔三卷 培遠堂詩集四卷 耀塵集二卷 □虛大師遺集三卷 話墮集三卷二集三卷三集三卷 謙谷集六卷 樗莊文稿十卷尺牘一卷詩稿二卷 于湘遺稾五卷 永宇溪莊識畧六卷首一卷續識畧一卷 東莊遺集四卷 山舟紉蘭集二卷 澄秋閣集四卷二集四卷三集四卷 澥陸詩鈔九卷 陶人心語六卷 白松草堂詩鈔六卷 野客齋詩集四卷擬賦試帖體一卷 恩餘堂經進初藳十二卷續藳二十二卷三藳十一卷策問存課二卷知聖道齋讀書跋尾二卷 蘭韻堂詩集十二卷御覽集六卷經進文稿二卷文集五卷 白華前稿六十卷 嶺南詩集八卷 香亭文稿十二卷 南屏山房集二十四卷 古衡山房詩集十二卷 松花菴詩草二卷遊草一卷逸草一卷詩餘一卷韻史一卷蘭山詩草一卷松厓文稿次稿一卷 傳經堂詩鈔十二卷 虛白齋存藳十四卷 述職吟二卷公餘集十卷竹軒詩藳四卷 荷塘詩集十六卷 南陔草六卷附一卷 翠巖雜稿三卷首一卷 律古續稿一卷集古古詩一卷集古絕句一卷 大雅堂初稾詩六卷文八卷補編一卷續稾詩十卷文八卷補編一卷 媕雅堂別集六卷 媕雅堂詩續集四卷 海愚詩鈔十二卷 周易訂疑十五卷首一卷易學啟蒙訂疑四卷 易學啟蒙訂疑四卷周易訂疑 太易鉤玄三卷 周易旁註前圖二卷周易旁註二卷卦傳十卷 八卦餘生十八卷 周易圖釋十二卷 易學象數舉隅二卷 易圖識漏一卷 涇野先生周易說翼三卷 周易議卦二卷 蓮谷先生讀易索隱六卷 古易考原三卷 周易贊義十七卷存卷一至卷六繫辭上 易箋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