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
书名《高僧傳》
书名 高僧传
作者釋慧皎
版本舊鈔本
分类子部>釋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慧皎撰 自序曰:原夫至道冲漠,假蹄筌而後彰;玄致幽凝,藉師保以成用。是由聖迹迭興,賢能異託,辯忠烈孝慈,以定明教之道;明詩書禮樂,以成風俗之訓。或忘功遺事,尚彼虚沖;或體仕榮枯,重兹達命。而皆教但域中,功在近益。斯蓋漸染之方,未奥盡其神性。至若能仁之爲訓也,考業果之幽微,則循復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則貫絶百靈。若夫啟十地以辯慧宗,顯三諦以詮智府,窮神盡性之旨,管一樞極之致,餘方亦猶羣流之歸巨壑,衆星之拱北辰,懋哉邈矣,信難得以言尚。至迺教滿三千,形徧六道,皆所以接引幽昏,爲大利益,而以浄穢異聞,昇墜殊見,故秋方先音形之奉,東國後見聞之益,雲龍表於夜明,風虎彰乎宵夢,淇風既扇,大化斯融。自爾西域名僧往往而至,或傳度經法,或教授禪道,或以異迹化人,或以神力拯物。自漢至梁,紀歷彌遠,世踐六代,年將五百。此土桑門,含章秀發,羣英間出,迭有其人。衆家記録,敘載各異。沙門法濟,偏敘高逸一跡。沙門法安,但列志節一行。沙門僧寶,止命游方一科。沙門法進,迺通撰論傳,而辭事闕畧。竝皆互有繁簡,出没成異。考之行事,未見其歸。宋臨川康王義慶《宣驗記》及《幽明録》,太原王炎《冥祥記》,彭城劉悛《益部寺記》,沙門曇宗《京師寺記》,太原王延秀《感應傳》,朱君台《徵應傳》,陶淵明《搜神録》,竝傍出諸僧,敘其風素,而皆是附見,亟多疏缺。齊竟陵文宣王《三寶記傳》,或稱佛史,或號僧録,既三寶共敘,辭旨相關,混濫難求,更爲蕪昧。瑯琊王巾所撰《僧史》,意似該綜,而文體未足。沙門僧祐撰《三藏記》,止有三十餘僧,所無甚衆。中書郗景興《東山僧傳》、治中張孝季《廬山僧傳》、中書陸明震《沙門傳》,各競舉一方,不通今古,務存一善,不及餘行。逮於即時,亦繼有作者,然或裦贊之下,過相揄揚,或敘事之中,空引辭費,求之實理,無的可稱。或復嫌以繁廣,删減其事,而抗十四軸,號曰《高僧傳》。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録。故省名音,代以高字。其間草創,或有遺逸。今此十四卷,備贊論者,意以爲定。如未隱括,覽者詳焉。 右此傳是會稽嘉祥寺釋慧皎法師所撰。法師學通内外,精研經律,著《涅槃疏》十卷、《梵網戒》等義疏,竝爲世軌,又撰此《高僧傳》及序共十四卷。梁末承聖二年太歲癸酉,避矦景難來至湓城,少時講説。甲戌歲二月捨化,春秋五十有八,江洲僧正慧恭爲首經營葬於廬山禪閣寺墓。時龍光寺釋僧果同避難在山,遇見時事,聊記之云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凝香室鴻雪因緣圖記三集 善卷堂四六十卷 全滇紀要一卷 國朝十家四六文鈔十一卷 新鐫幼學雜字一卷 臥知齋駢體文初稿一卷别稿一卷 [浙江鄞州]鄞東華家嶴錢氏宗譜不分卷 讀書說四卷 說文解字十五卷 說文聲係十四卷 唐律消夏錄五卷 綠雪堂遺集二十卷 說鈴前集三十七種後集十六種 佩文韻府一百六卷 汲庵詩存八卷 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 小學六卷 醫方集解二十一卷 增廣註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 周官精義十二卷 新刻書經備旨善本輯要六卷 太祖皇帝大破明師於薩爾滸之戰書事文一卷(滿漢合璧) 大學闡要一卷中庸闡要一卷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目錄三十卷 養默山房詩稿三十二卷 顯考蔚臣府君行實一卷 [正德]興寧志四卷 黃帝内經素問九卷 東山寓聲樂府一卷補鈔一卷 練青軒類稿□□種 中西紀事二十四卷 路索民約論四編 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別集十卷 先儒趙子言行錄二卷 南海百詠續編四卷 欽定三禮義疏三種 北江全集八種 戰國策十卷 說文段注訂補十四卷 浙江藏書樓甲編書目乙編書目 五經小學述二卷 廣雅疏證十卷 江上小蓬萊吟舫詩存十八卷 經韻樓叢書十一種 柳洲遺稿二卷冬花庵燼餘稿三卷 御製歷象考成後編十卷 四書大全摘要二十卷 坡仙集十六卷 中西算學大成一百卷 浙海鈔關現行收稅則例不分卷 新刋五百家註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 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古唐詩合解十六卷 新鐫三世化生寶卷二卷 皇朝詞林典故六十四卷 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首一卷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 清妙軒試帖續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