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書類編故事
书名《羣書類編故事》
书名 羣书类编故事
作者王罃
版本明刊本
分类子部>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明四明王罃編集,泰和梁輈校正 六經、《論》、《孟》諸書所載,皆聖賢格言彝訓,昭如日星,學者所共講習而知。至於諸子百家之書,幽深玄遠,學者以爲非所當習,而未之究。故有平生未嘗識某書而知其説者,自非老於學問,博洽雅聞,又孰能窺一二於其間哉!肇慶太守四明王公博學好古,無書不覽。公退之暇,手不釋卷,嘗采羣書中古今事迹有關於世教,切於日用,至醫藥卜筮之驗,仙方道術之妙,蠻夷出處之迹,大而天地之限量,微而草木鳥獸之化育,無不蒐集。既分類書題,又註其説出某傳某録,總若干類,編爲一集,題曰《羣書類編故事》。書成,出以示余,屬序其端。觀書中所載,有嘗聞父師談論而未知所考據者,若繪坼屋圖、緑衣言事之類是也。有平昔所未聞,今見於此書者,若愚公移山、三石見夢之類是也。其事浩瀚,其言簡切,讀之使人心胷開豁,如得膏粱之味,愈嗜而愈不厭,豈徒曰晚生後學,閲此足以廣聞見,長智識?雖士夫君子,亦舒意解顔,喜談而樂道也。公之用心,其開示後學之意深矣。在他人莅政之暇,食息不遑,奚暇留心於典籍哉!傳曰:『好學之心,老而彌篤。』於此見公之志矣。是編一出,好下缺 《揅經室外集》:《羣書類編故事》二十四卷,元王罃撰。按,罃姓名見《寧波府志》。明初曾任廣東肇慶太守,事迹無考。其書《明史,藝文志》及藏書家皆未著録,此本從明莫雲卿家藏元刻影寫。其書類分十八門,所采故事,史傳之外,多取唐宋説部,大旨仿朱勝非《五色線》之體,亦類書中之一格也。 案,王罃字宗器,其爲肇慶太守,在宣德五年,見《明史·李驥傳》。此本序中已云『肇慶太守四明王公』,則書刊于宣德以後可知。《研經室外集》題爲元人元刊本,固誤。罃之事迹,見于《明史·循吏傳》、《寧波府志》,『罃』均作『瑩』。文達偶不檢,故云無考。罃又有《律詩類編》,見葉盛《水東日記》,云四明王瑩宗器喜言律詩云云,則『罃』、『瑩』互誤久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龍城書院課藝不分卷 湖山便覽十二卷 江南製造局譯書 名醫類案十二卷附錄一卷 因明入正理論疏節錄集註一卷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四十七卷 楚騷五卷 金石萃編補略二卷 躬自厚齋叢書十二種 京畿金石考二卷 明刑管見錄一卷 正德十一年山西鄉試録一卷 鈍翁文録十六卷 御纂醫宗金鑑□□種首一卷 藍山集六卷 孝經集註一卷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略論一卷 松陽講義十二卷 上元朱氏忠貞録二卷 會稽陶氏族譜三十二卷 增廣句解尺牘含英初集六卷 儒門語要六卷 祕書廿一種 古經解小學彙函三十種 韋蘇州集十卷 臨野堂文集十卷詩餘二卷尺牘四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說文蠡箋十四卷 四種遺規十卷 陋巷志八卷 [乾隆]新修曲沃縣志四十卷 毛詩訂詁八卷附録二卷 西泠五布衣遺著 五洲事類匯表五十卷 繪圖平金川四卷三十二回 學廬自鏡語一卷續編一卷 唐柳河東集四十五卷遺文一卷外集五卷附錄一卷 藏山閣集二十卷田間尺牘四卷 [同治]德化縣志五十四卷首一卷 筠清館金石文字五卷 蜀遊日記一卷 春秋傳說薈要十二卷 易經揆一十四卷易學啟蒙補二卷 日下舊聞四十二卷補遺一卷 文子纘義十二卷 古文五刪五十二卷 繪圖增批四書集注十九卷 石臼前集九卷後集七卷 聖宋名賢四六叢珠一百卷 周易內傳十二卷 實政錄七卷 藕香零拾 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 蘿藦亭札記八卷 四書襯十九卷 雁門集六卷 重訂合聲簡字譜不分卷 格致鏡原一百卷 分類字錦六十四卷 孟子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