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經濟長短經
书名《儒門經濟長短經》
书名 儒门经济长短经
作者周廣業|趙蕤
版本舊抄本
分类子部>雜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唐梓州郪縣長平山安昌岩草莽臣趙蕤撰 趙子曰: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寔伎業驅之然耳。是知當代之士,馳騖之曹,書讀縱横,則思諸侯之變;藝長奇正,則念風塵之會。此亦向時之論,必然之理矣。故先師孔子深探其本,憂其末,遂作《春秋》,大乎王道。制《孝經》,美乎德行,防萌杜漸,預有所抑,斯聖人制作之本意也。然作法於理,其弊必亂,若至於亂,將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聞㳂襲,三代不同禮,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蓋以救弊也。是故國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聖哲同風,而皇王之名或異,豈非隨時設教㳂乎此,因物成務孛乎彼?㳂乎此者,醇薄繼於所遭;孛乎彼者,王霸存於所遇。故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國之政脅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鄒子曰:『政教文質,所以匡救也。當時則用之,過則捨之。』由此觀之,當霸者之朝而行王者之化,則悖矣;當强國之世而行霸者之威,則乖矣。若時逢狙詐,正道陵夷,欲憲章先王,廣成德化,是猶待越客以拯溺,白大人以救火。善則善矣,豈所謂通於時變歟?夫霸者,駮道也。蓋白黑雜合,不純用德焉。期於有成,不問所以,論於大體,不守小節,雖稱仁引義,不及三王,而扶顛定傾,其歸一揆。恐儒者溺於所聞,不知王霸殊略,故敘以長短術,以經綸通變者剏立題目,總六十有四篇,合爲九卷,名曰《長短經》。大旨在乎寜固根蒂,革易時弊,興亡治亂,具載諸篇,爲㳂襲之遠圖,作經濟之至道,非欲矯世誇俗,希聲慕名,輒露見聞,逗機來哲。凡厥有位,幸望詳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大藏古字直音 論語集注本義匯叅二十卷首一卷 金石錄三十卷 佩文齋廣群芳譜一百卷目錄二卷 大乘起信論裂綱疏六卷 續編資治宋元綱目大全二十七卷 唐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附錄一卷遺文一卷 文館詞林十四卷 案鈔芻式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臨症易知錄八卷 藍山先生詩集二卷 雁蕩詩話二卷 張文襄公詩集四卷 迴瀾紀要二卷 欽定戶部漕運全書九十二卷首一卷 軍事初階四卷 南車草一卷 新編方輿勝覽七十卷 陳臥子先生安雅堂稿十五卷兵垣奏議二卷 通鑑紀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 詳注分類飲香尺牘四卷 四六鴛鴦譜十二卷啟集十二卷 故唐律疏議三十卷附釋文纂例 二銘草堂金石聚十六卷 嶺外叢述六十卷 弘簡錄二百五十四卷續弘簡錄元史類編四十二卷 [光緒]順天府志一百三十卷附錄一卷 漢魏二十一家易注 西疆雜述詩四卷 俄土戰紀六卷附錄一卷 天目中峰禪師垂示法語一卷 痘疹經騐集四卷 集韻考正十卷 說文古籀補十四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停雲閣雜集四種 醫驗録初集 武經三子詳解三卷 濂亭遺文五卷遺詩二卷 羊城古鈔八卷首一卷 陸堂文集二十卷詩學十二卷 曉堂哲禪師語錄□□卷 存齋詩話一卷 煉金新語 海源閣藏書目一卷 [同治]蘇州府志一百五十卷首三卷 欽定大清會典圖二百七十卷 警富新書四卷四十回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前編三卷又前編十八卷首一卷正編五十九卷首一卷續編二十七卷 二程全書 禪門日誦不分卷 袁王綱鑑合編三十九卷 莊子雪三卷 西雲文鈔二卷 讀書叢錄七卷 東三省郡縣一覽圖一卷 夢窗甲稿 東坡集一百十卷附校勘記二卷 孟子講義困勉録□□卷 左之詩草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