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節先生觀物篇解
书名《康節先生觀物篇解》
书名 康节先生观物篇解
作者祝泌
版本舊鈔本
分类子部>術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承直郎充江淮荆浙福建廣南路都大提點坑治鑄錢司幹辦公事祝泌述 康節先生《觀物》六十四篇,演元會遲世之變,布律吕聲音之交,凡六十卷,無一言一字爲虚文,亦無片語隻辭發明義例。惟内篇十二,總著其概,與外篇二卷,雜通其旨,非隱而不言也。《極》本無卦,亦本無辭。用卦用枝幹者,假借也;以言以義者,不得已也。其實元會運世之大,四時歲月日時之小,四時相次而行,相交爲用而已。以日月星辰天之象配大四時,水火土石地之象配小四時,蓋自有忘象之旨在其間,況于卦乎?是故變化八圖之五百一十二位,每位具天地未交之卦二,數之所自起也;天地已交之卦二,數之所以合也。起者爲體,合者爲用,所謂用亦不過以乾、兑、離、震記元、會、運、世,而坤、艮、坎、巽記歲、月、日、時而已。第一位否否,祗是記元之歲之元之歲之而已,非曰否之又否,有大屯塞之占也。第二位遁否,祗是記元之月之元之歲而已,非曰晦而不通之驗也。康節斷例,纔此内篇中二篇,足以盡之,至簡而要,然推而充之,無窮妙義,盡在其中。元、會、運、世而下鋪皇帝王伯、春夏秋冬之例十有六,各因事而通暢,智者通之,昧者窒之,推而明之,存乎其人。康節難言,余何言哉?己亥立秋跋。 康節運世年各書數,而不書卦。又元經會,會經運,運經世,散分六卷,縱有知其卦者,往往昧於起元之不同,併未免差於存閏之數。余晚廁冶幕,幸同列分細婉晝,晨入危坐,吏鉗紙前占位,註紙尾數十。它無所用其心,得尋書生事業,遲厨供,屬饜已,伺使長退食,聯驃即還,無鼠牙雀角之問,素餐可掬,故得調理所釋康節之書成編。冶使太監先生慨然俾命工鋟之堅梓,遂總諸數,歸于一致。披覽之次,不待布籌審例,了得其旨,誠皇極之樞要也。斷卦之義,備録後帙,若通神妙旨,不敢殫露,觸機者亦奚待直宣其所以哉?人禍天刑之説,人之所畏,亦不得不畏云。丙午日北至。 《聲音韻譜序》曰:聖人因音以制樂,分律以諧聲,五音所以配天五之陽中,六律所以配地六之陰中也。音律又各有陰陽之合,故五音分太少爲十,與十榦相應六律合陰吕爲十二,與十二支相符,皆自然之數也。而樂有遺音餘韵,故五音之外有少宫、少徵,十二律之外有四清聲。蓋永歌長言之發越,而音聲之變盡矣。昔人豈强分别於此哉?發於人聲之自然,參乎造化所以然也。古樂既亡,中度之聲音雖無傳,而存於人者未始亡也。惟人之生,萬物皆備,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口之於味,皆有一萬七千二十四之别,故聲音臭味之感人,耳目口鼻之辨物,在於人者不約而同。惟四體之中,莫辨乎聲音,故其道與政通。雖五方之言語不通,如吴、楚之輕淺,燕、趙之重濁,秦、隴以去聲爲入,梁、益稱平聲似去,然至於以言寫聲,以韻叶音,不華夷蕃漢之殊方,所謂七均十六律之自然者,播在樂曲,如規矩之於方圓,繩墨之於曲直,所至會同,非有訓導師保使之然,而自各能叶合。有如(漚)〔謳〕歌之曲,不緣方言而間異;飜切之例,不隨風俗而差殊。傳曰:『樂和人聲。』此造化之大功,聖人之至教。人之生,陰隲於天,所以異乎庶物者也。後世聲音之學,自唐陸法言之《玉篇》,顧野王之《廣韵》,能别五音之呼吸、四聲之清濁矣。至於正韵、反韵,沙門神珙作『九弄反紐』、『羅紋側紐』,今無能傳其三昧者。惟胡僧了義三十六字母,流傳無恙,雖□□□遐荒僻嶠,亦能傳習,故□□□亦(看)〔有〕廣明韻,則字姆之教,外薄四海皆用之也。然暌之自然之聲音,陰陽無不該之物,輕重無不分之理,有陰則有陽,有清則有濁,有輕則有重也。今即了義字姆論之,唇音分輕重,齒音分清濁是矣。舌音分舌上、舌頭,曾知舌頭即重音,舌上即輕音乎?牙音、喉音乃不分輕重,半宫、半徵音又止有二字而缺其一,是了義之字姆猶未全。惟《皇極》用音之法,於唇、舌、牙、齒、喉,半,皆分清與重,聲分平、上、去、入,音分開、發、收、閉,至精至微。蓋聲屬天陽,而音屬地陰。天之大數,不過七分,而聲有七均。地之大數,不過八方,而陰數常偶,故音有十六。不可缺一,亦非有餘也。余學皇極起物數,皆祖於聲音二百六十四字之姥,雖得其旨而未發揚,偶因官守之暇,取德清縣丞方淑《韵心》、當塗刺史楊俊《韵譜》、金虜《總明韵》相參合,較定四十八音,冠以二百六十四姥,以定康節先生聲音之學。若辨心鑑、合輕重於一致,紊喉音之先後,誠得其當,添入《韵譜》之所無,分出牙□之音,添增半音之字,合而成書。倘博雅好古君子,更釐其未的,庶以聲音求數,不遺要眇。蓋以開口内轉爲開音,開口外轉爲發音,合口外轉爲收音,合口内轉爲閉音,此易明而易别也。余老矣,後有覺者能充之,以定一代之樂,感移人聲,還其真醇,豈小補之?是豈聲音云乎哉?淳祐辛丑長至後二浹,鄱人提領所榦辦公事祝泌子涇序。 《皇極起數例序》曰:《易.繫》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至法垂教,祖道鈎元,是極也,先高厚而肇始,運萬有而不遺,推其動静,得兩儀之本,沿其始交,得四象之原,循其變化識卦位之分,得《河圖》、《洛書》而證其擬議形容之實,傳十四圖而悟布卦用卦之旨。今探賾索隱,倘不明其所由肇,是康節之學且入於術矣。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可乎?粤疏造物之圖,達於取卦之妙,而後備列先天之所由運行,動植之所以感應,而要之以折衷之法,庶幾覽者由門及序,升堂入室,識其條貫。是編也,尚少禆好古博雅之君子,若鄭夬所謂『泄天之藴,豈無禍福』,不可謂之知言。今但虞絶學之無傳,亦無暇(索跋)〔慮〕乎禍福之間哉!世有覺者,幸相與發明之。端平乙未,鄱人祝泌述。 《觀物外篇斷訣發題》曰:夫子繫《易》曰:『以言者尚其辭,以制器者尚其象,以筮卜者尚其占。』夫《易》有象、有數、有占、有辭,夫子繫《易》不及數。康節所傳之《皇極》,有畫卦之象,有布卦之數,有測卦之占,而無其辭,《易》豈無數哉?用數而不泥於數,所以爲數之妙極,豈無辭哉?示法而不説,所以爲辭之至,是故《易》以占爲神,極以算爲智。占者聽圓變之蓍,以求將見之象;算者布一定之卦,以御無窮之數。占則取驗於天神之研幾也,算則斷在於人智之極深也。神以知來,而未嘗不藏往智,以藏往而未始不知來。惟《易》之與《極》,其旨若相似,而致用實不同。《易》自《洛書》出,虚太極而用八卦;《極》自《河圖》出,自無極而分八卦。《易》與《極》之八卦,名同而位殊,爻同而旨異。位之殊,今《先天》、《後天》之圖可識矣。旨之異,則《易》之乾爲天、爲金,而在《極》則爲日、爲暑也;《易》之坤爲地、爲土,而在《極》則爲水、爲雨也;《易》之震爲雷、爲木,而在《極》則爲辰、爲夜也;《易》之巽爲風、爲木,而在《極》則爲石、爲雷也;《易》之坎爲水爲月,而在《極》則爲土、爲露矣;《易》之離爲火、爲日,而在《極》則爲星、爲晝矣;艮爲山,而今爲火、爲風;兑爲澤,而今爲月、爲寒矣。自是充之,非惟八卦取象之異於《易》,而吉凶晦吝亦大不同。矧夫取象有在天、在地、在人之各殊,論卦有因時、因數、因變之各異。知而輙言,天固厭之;知而不言,人何述焉?蓋算之密者,窮幽洞冥,證前測後,泄大造之神機,露將來之朕兆,所以古之深於數者,未始敷宣,而讖緯之書,歷代祕藏。故康節著書,闡數之變而不言數之占,明象之交而不著象之應,必有故矣。必悉以其書作爲訓義,已非康節之欲無言;今又爲占驗之訣,大非康節之所不盡言也。雖然,□睨數仞之牆,徬徨不見宗廟之美;遥想九鼎之珍,垂涎而莫之染指焉。恐《大易》之數,雖闡於《皇極》之占,終以無辭而悔矣。用敘其梗概,啟其端倪,不敢盡漏真幾,康節其無間然。覽者由門升堂而入室,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戊戌金晶滿鼎日,觀物老人番昜祝泌涇甫發題。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古榆軒古體詩鈔:7卷,詩餘1卷 蕭齋詩選:1卷 金正希先生年譜:1卷,附錄1卷 暹游筆記 硯亭詩鈔:5卷 散花庵詞: 1卷 竹書紀年校正:十四卷 上善堂宋元板精鈔舊鈔書目:1卷 龍雲集:三十二卷,附錄一卷 拥翠園題詞:8卷,首1卷,末1卷 大清會典:100卷 萬里行程記:1卷 源清詩草 性情集:六卷 大清刪除新律例:2卷 明代宮廷雜錄匯編:13種 明何璧校本北西廂記:2卷 楹聯叢話:13卷 續話 4卷 陶庵集:22卷,首1卷,附穀簾學吟1卷 臨江府志:十四卷 恩福堂筆記:2卷 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81卷,閏1卷 游瓊草:1卷 四益館經學四變記:1卷,五變記2卷 拳匪聞見錄 吉安府志:[光緒]:53卷,首1卷 古今女人成佛事鈔:2卷 興平縣士女續志:3卷 退耕堂題跋:4卷 河南邵氏聞見前錄:20卷 濂亭文集:8卷 分類韻錦:□□卷 附詩韻類錦 □□卷 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四卷 雲仙散錄:1卷 说文解字通正:14卷 民和縣風土調查記:不分卷 五峰集:5卷 粵行紀事:1卷 刑法總則:3編 興儒行教圖考 巴拿馬加里弗尼亞省博覽會參觀記:1卷 高昌陶集上下篇 恆山續志:10卷 元朝秘史:15卷 新刻全像易鞋記:二卷 法帖神品目:1卷 新增說文韻府羣玉:二十卷 史記天官書補目:一卷 青學齋集:36卷 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一卷 學齋佔畢纂:1卷 中國版本略說:不分卷 皇明末造錄:2卷 清儀閣集古款識:1卷 殷契通釋:6卷 投壺新格:1卷 三種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秘密陀羅尼法:一卷 宦遊紀略纂要:2卷 岫巌志略:10卷 湘潭樊邨黃氏七修族譜: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