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四子書
书名《傳道四子書》
书名 传道四子书
作者徐達左
版本元刊本
分类子部>儒家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吴郡後學徐達左編次;凡《顔子》二卷,《曾子》二卷,《子思子》二卷,《孟子》二卷 道之大原出於天,故道在天下未嘗亡也,但有明有晦,有行而不行耳。有聖賢則明,無聖賢則晦,然得其時位則行,失其時位則不行也。自周室東遷,而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當天墬之泰,俱身得其位,於是美人倫而成教化,參天地而贊化育,俾萬物各得其所,此道之所以明而行也。周室東遷而下,孔子、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繼作,當天地之否,皆不得其位,於是師友相與講論仁義道德之學、修己治人之事,以淑諸人,以垂諸後,此道固明而不行也。然則十二聖賢,雖時有泰否,位有得失,道之大統,寔相傳也。夫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載諸六經,如日月之昭明,河岳之流峙,古今學者共尊仰之也。若夫顔子,聖門之高弟,惜乎不壽,又不授徒,故無書之可傳。曾子雖有書十篇,蓋後人蹈襲,不得其守約一貫之旨。子思有《中庸》,孟子有《七篇》,雖聖賢之道不外乎是,尚有言行見于傳記,亦足觀也。夫顔、曾格言善行枝見于經傳,固宜會集以成全書。宋儒劉子澄嘗編《曾子》,而世變湮没。國初李純仁亦編《顔子》,而未舉其要。二人用心良可惜哉!愚每披閲子傳,蓋見莊、列荒唐之言,管、商功利之説,與夫百家之術,皆有全書傳世,而顔、曾大賢,獨何不然?故達尤爲之長太息也。竊嘗論之,道在天下,固不因書之傳否爲續斷也。然天下之道必因聖賢而後明,聖賢之道亦必因書載而後傳。六經四書無他,載道也。故道與天地同始,經書與天地同終者焉。愚不自揆,每檢討羣書,得顔、曾、思、孟之嘉言善行,日抄月積,凡數年會稱成編,各立内外篇目,内篇載經書,附以周、程、張、朱大儒之格言,外篇載傳記,附以諸子百氏之論述,題曰《聖門傳道》。四子固於亞聖大賢,傳道之統,其敢繆談,不因先儒旨意以次序之也?不敢示諸博學君子,庶幾好古之士便於檢討云耳。吴郡後學徐達左序。 徐達左顔子序 徐達左曾子序 徐達左子思子序 徐達左孟子序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釋名八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詩八卷 幼科鐵鏡六卷 隸釋二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 抱經堂叢書 名家醫方歌訣不分卷 法律館奏摺彚存 九通 蘇長公密語十五卷首一卷 小蘇譚詞四卷 六經圖六卷 墨子十六卷 草亭續刻詩鈔二卷草亭文集一卷雜說一卷 鹽鐵論十卷 諸佛心印陀羅尼經 增訂寄嶽雲齋試體詩選四卷 佛祖心燈一卷宗教律諸家演派一卷附摘録聖武記之卷五溯查西藏剌麻來源一卷 江寧金石記八卷待訪目二卷 左文襄公全集一百十九卷 白鷺洲書院志八卷首一卷 歷代循吏傳八卷 紅樓夢廣義紀略 曾文正公全集十五種一百八十卷 洪文襄公承疇年譜一卷 王壯武公遺集二十四卷 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 湖北紀程 [乾隆]口北三廳志十六卷首一卷 勸學篇書後 產寶諸方一卷 王船山經史八種 宋州郡志校勘記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法懴十卷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 [道光]安岳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汪子遺書二錄二卷錄後一卷三錄三卷 磨盫雜存一卷 醫法運掌彙編不分卷 [重刻]張閣老經筵四書直解三十九卷 願體集 明季稗史彙編 名法指掌新纂四卷 說文解字斠詮十四卷 [江蘇吳縣]洞庭勞氏支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嘉慶]平陰縣志四卷 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四十一卷首一卷 華制存考 皇明百家文範八卷 [光緒]盱眙縣志稿十七卷首一卷 隷通二卷 孟子七卷 大清搢紳全書(光緒二十四年夏季) [乾隆]兗州府志三十二卷首二卷圖考一卷 唐皮日休文藪十卷 欽定明鑑二十四卷首一卷 續說郛四十六卷 [嘉慶]東鄉縣志三十三卷 瘡瘍經驗全書六卷 國朝四大家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