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先生音注唐鑒
书名《東萊先生音注唐鑒》
书名 东莱先生音注唐鉴
作者范祖禹
版本明弘治刊本
分类史部>史評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承議郎行祕書省著作佐郎騎都尉賜緋魚袋臣范祖禹撰,朝奉郎行祕書省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權禮部郎官臣吕祖謙註 自序曰:承議郎著作佐郎臣祖禹受詔與臣光修《資治通鑑》,臣祖禹分職唐史,得以考其興廢治亂之由。昔隋氏窮兵暴歛,害虐生民,其民不忍,共起而亡之。唐高祖以一旅之衆取關中,不半歲而有天下,其成功如此之速者,因隋大壞故也。以治易亂,以寛易暴,天下之人歸往而安息之。方其君明臣忠,外包四荒,下遂萬物,此其所由興也。及其子孫忘前人之勤勞,天厭於上,人離於下,宇内圮裂,尺地不保,此其所由廢也。其治未嘗不由君子,其亂未嘗不由小人,皆布在方策,顯不可掩。然則今所宜監,莫近於唐。《書》曰:『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商。』謹采唐得失之迹,善惡之效,上起高祖,下終昭宣,凡三百六篇,爲十二卷,名曰《唐鑑》。唐之事雖不能徧舉,而其大略可覩矣。臣謹上。 《進唐鑑表》曰:臣祖禹言,臣窃以自昔下之戒上,臣之戒君,必以古驗今,以前示後。禹、益之於舜,則言其所無于佚于樂,傲虐之作,防於未然,周、召之於成王,則相古先民歷年墜命,日陳於前,皆所以進哲德而養聖功也。臣祖禹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臣昔在先朝,承乏書局,典司載籍,寔董有唐。嘗於紬次之餘,稽其成敗之迹,折以義理,緝成一書,思與庶人傳言,百工執藝,獻之先帝,庶補萬分。比臣赴職,不幸先帝遽揚末命。伏遇皇帝陛下,嗣膺大統,睿智日躋,詳延耆儒,啟沃聖學,監於前代,宜莫如唐。儀刑祖宗之典,則四方承式,萬世永賴。臣之此書,雖不足以發揮德業,廣助聰明,拳拳之忠,不能自已,苟有所得,不敢不告,輒以狂愚,塵玷日月,罪當誅死。伏惟清閑之燕,少賜省覽,其《唐鑑》十二卷,繕寫成六册,謹隨表上進以聞。臣祖禹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承議郎行祕書省著作佐郎騎都尉賜緋魚袋臣范祖禹上表。 《上太皇太后表》曰:臣祖禹言,臣聞觀古所以知今,章往所以察來。唐於本朝,如夏之於商,商之於周也,厥監不遠,著而易見。臣祖禹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臣頃在書局,多歷年所,不勤而禄,無補聖世。神宗皇帝明燭幽遠,一物不遺,特垂誤恩,擢置秘省。臣比及赴職,不幸先帝違豫,遽棄羣臣,不獲一覩清光,螻蟻之志,無所復伸。臣嘗於職事之餘,討論唐史,摭其行事,緝成一書,妄以私意而發明之,可以稽參得失,監觀成敗。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母臨萬國,天覆羣生,酌于民言,以美聖政。臣區區之忠,既無及於先帝,思報之於陛下,是以冒昧自竭,不敢隱默。古者,史爲書,瞽爲詩,百工獻藝,庶人傳語,思不出職,交修于上,冀以塵露,仰禆崇深。臣職文史,敢忘斯義?窃惟治亂興廢,皆起細微,言之於已然,不若防之於未然,慮之於未有,不若視之於既有,故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其《唐鑑》十二卷,繕寫成六册,謹隨表上進以聞。臣祖禹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承議郎行祕書省著作佐郎騎都尉賜緋魚袋臣范祖禹上表。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五桂樓書目:4卷 清朝金陵詩徵:四十八卷 海內十洲記:1卷 竹灣題贈錄:2卷 畢燕街堂四世詩存:4卷 嵊縣志:三十二卷,序目一卷 大乘起信論纂注:二卷 金佗粹編:28卷,續編30卷 平定粵匪紀略:18卷,坿記4卷 說文解字通釋:40卷,附校勘記3卷 五是堂詩集:8卷 附行狀 今文尚書考證:30卷 京氏易傳箋:三卷 湖山懷古集:1卷 儀禮:17卷 竹窗詞:1卷 借月山房彙鈔:第十一集 瀛環志略:10卷 樹經堂詠史詩:八卷 翁山文外:十六卷 壬申消夏詩:1卷 勸善金科:二十卷,卷首一卷 昭平縣誌:[民國]:8卷 皇明策衡:二十六卷 浙江沿海圖說 唐陸宣公翰苑集:24卷 景德傳燈錄:30卷 最上乘論:一卷 三謝詩:1卷 易注:1卷 唐四家詩:八卷 備翰: 韓文公集點勘 事類賦:30卷 枕山囈語:不分卷 詞源疏證:2卷 書目答問補正 忠惠集:十卷,附錄 長恩書室叢書:19種 古褉潭館試帖初編:不分卷 讀書偶識:10卷,附1卷 存素堂文集:四卷,續集四卷(續集存卷一,卷二,卷四) 因論:1卷 宋書:100卷 秦樓月:2卷 南部縣輿圖說:不分卷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四十卷 爾雅郭注義疏:3卷 涵芬樓古今文鈔:100卷 宋元科舉三録:[3卷] 翼學編:13卷 (湖南湘潭泉沖)王氏五修族譜:卷1本原志 行素堂目睹書錄 鄴中記:1卷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恩科山東鄉試題名錄:不分卷 理學宗傳:26卷 廬山志:十二卷,卷首一卷 歷朝茶馬奏議:5卷 佩文韻府提綱:二卷 歸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