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
书名《寶刻叢編》
书名 宝刻丛编
作者陳思
版本舊抄本
分类史部>目録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錢塘陳思纂次 余無它嗜,惟書癖殆不可毉。臨安鬻書人陳思多爲余收(檻)〔攬〕散逸,扣其書顛末,輒對如響。一日以其所稡《寶刻叢録》見寄,且求一言,蓋屢卻而請不已。發而眎之,地世年行,炯然在目。嗚呼!賈人闚書于肆,而善其事若此,可以爲士而不如乎?撫卷太息,書而歸之。紹定二元,鶴山翁。 辛卯之秋,余篋中所藏書厄於鬰攸之燄,因求所闕於肆,有陳思道人者,數持書來售。一日擕一編遺余曰:『此思所自集前賢勘定碑誌諸書之目也。雖其文不能盡載,姑記其篇目、地理,與夫作者之姓氏。好事者得而觀之,其文亦可因是而訪求。』余受而閲之,蓋昔之《寰宇訪碑録》之類,而名數加多,郡縣加詳,知其用心之良勤,因爲之改目。夫以它人之書,刊而貨之,鬻書者之事也。今道人者乃能自裒一書,以爲好古博雅者之助,其亦異於人之鬻書者矣。故樂爲題其篇端。紹定五年六月改朔,孔山居士書。 始歐陽兖公爲《集古録》,有卷秩次第,而無時世先後。趙德甫《金石録》迺自三代、秦、漢而下,敘次之,而不著所在郡邑。及鄭漁仲作《系時》、《系地》二録,亦疏略弗備。其他如《諸道石刻録》、《訪碑録》之類,於所在詳矣,而考訂或??焉。都人陳思儥書於都市,士之好古博雅蒐遺獵忘,以足其所藏,與夫故家之淪墜不振,出其所藏以求售者,往往交於其肆,且售且儥,久而所閲滋多,望之輒能别其真贋。一旦盡取諸家所録,輯爲一編,以今九域京府州縣爲本,而繫其名物於左,昔人辨證審定之語具著之。既鋟本,首以遺余,求識其端。凡古刻所以貴重於世,歐陽公以來言之悉矣,不待余言。余獨感夫古今宇宙之變,火焚水漂,陵隳谷堙,雖金石之堅,不足保恃,載祀悠緬,其毁勿存,存弗全者,不勝數矣。矧今河洛尚隔版圖,其幸而存,且全可椎搨者,非邊牙市不可得,得或賈兼金,固不能家有而人見之也。則得是書而觀之,猶可想象彷彿於上下數千載間,其不謂之有補於斯文矣乎?思市人也,其爲是編,志於儥而已矣,而於斯文有補焉。視他書坊所刻,或蕪釀不切,徒費板墨、靡椶楮者,可同日語哉?誠以是獲厚利,亦善于擇術矣。余故樂爲之書,是亦柳河東述宋清之意云爾。紹定辛卯小至,直齋陳伯玉父。 金石有刻,示傳遠也。世歷浸久,或淪于水火,或毁於兵革,或駁於風雨之餘。於是乎所以傳遠者,亦有時而窮,獨拓本僅存於好事者之篋笥,是則金石之堅,反不逮幅紙之壽。然幅紙因人而存,聚者必散,又豈足恃哉?此《叢編》之所以作也。陳道人久居京輦,與士大夫接,見聞之廣,閲書之多,旁搜遠討,輯爲巨編。余嘉其志,而從臾之,又授之秦氏碑目,俾得參討,且助其鋟梓之費。書成求余跋,再請不已,弗容以吏冘辭也。余從謂自秦、漢以來,建碑刻石,莫盛於唐,往往又多萃於中原。羶腥淪汙,無從橅拓,猶幸是書之有攷。今皇威遠暢,故彊斯復,好古博雅下缺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叶氏息园画谱 冶梅石谱(石谱) 冶梅石谱(石谱) 冶梅石谱(石谱) 冶梅石谱(石谱) 冶梅石谱(石谱) 冶梅槑谱 冶梅槑谱 瑶原十六景 瑶华道人真迹 姚梅伯题任渭长人物十二帧 姚公绶心赏山水册 杨韫华梅花册 杨西亭仿古山水册 燕寝怡情 砚林印款 砚林印存 演露堂印赏 研山印草一卷附印人姓氏一卷 研山印草一卷附印人姓氏一卷 研林铁书 严髻珠先生印稿 学山堂印谱五卷首一卷 学山堂印谱 学山堂印谱 学山常印谱八卷附学山记一卷学山纪游一卷学山题脉一卷 学画临画 学古编一卷续三十五举一卷 学古编二卷正韵篆二卷 学古编二卷正韵篆二卷 学古编二卷附录一卷 学古编(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学古编(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学古编(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学古编(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学古编(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 明辨论 南陵徐氏校刊三种 读书评 凫南散记 中国长年考证 十要字集解 十要字集解 幼闻录 新名词征古录 红杏山房闻见随笔 红杏山房闻见随笔 红杏山房闻见随笔 媲艺轩杂著 桑榆夕照录 榷涂偶抄 苕帚小识初集 蓬窗辨疑 续原始 醉六轩杂抄 少河札记 杂录严修撰 读书杂录附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