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事迹編類
书名《六朝事迹編類》
书名 六朝事迹编类
作者張敦頤
版本舊抄本
分类史部>地理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宋新安張敦頤編 建康,《禹貢》揚州之域,斗牛分野。在周爲吴,在春秋末爲越,魯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句踐滅吴。自越之後一百四十年爲楚,周顯王三十六年,楚滅越。自楚之後一百一十年爲秦。楚負芻五年,爲秦所滅,乃周赧王時也。初楚威王因山立號,置金陵邑。或云以此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或云地接金壇之陵,故謂之金陵。今石頭城是也。及秦兼諸侯,分天下爲三十六郡,以金陵屬鄣郡。故鄣屬今吴興郡也。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始皇東巡,乃鑿鍾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改其邑爲秣陵縣。秦秣陵縣在今府城直南六十里秣陵橋。漢武帝元封初,廢鄣郡,置丹陽,爲秣陵縣。初漢置掦州,治無定所。《輿地志》云先理歷陽,後理壽春,其後又徙曲阿。漢建安十六年,孫權自京口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爲建鄴。晉太康初,廢建鄴,復爲秣陵,愍帝諱業,即改爲建康。元帝即位,以建康太守爲丹陽尹。宋、齊而下,咸都於此焉。隋平陳,廢丹陽郡,乃於石城置蔣州,併秣陵、建康、同夏三縣入江寧縣。唐武德二年,爲揚州東南道行臺,置尚書省。輔公祏據江東,七年平,又改爲蔣州。八年罷行臺,稱揚州大都督府,領上元、金陵、句容、丹陽、溧水等縣。九年移揚州,治江都,改金陵爲白下縣,屬潤州。貞觀七年復爲揚州。乾元元年,改爲昇州,上元二年廢。光啟三年復,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陽四縣隸之,置節度使。天祐四年,楊行密據其地爲金陵府,號曰齊國,封李昇爲齊王,以建康爲西都,以廣陵爲東都。昪僭位,國號唐。二主在位共二十三年。皇朝開寶八年平之,復爲昇州。天禧二年,改江寧府。建炎三年改建康府。此金陵郡邑升降廢置之不常也。余因覽圖經、實録,疑所載六朝事,尚有脱誤,乃取《吴志》、《晉書》及宋、齊而下史傳,與夫當時之碑記,參訂而考之,分門編類,綴爲篇目,凡十有四門。雖猥陋無益於治道,然展卷則三百餘年興衰之迹,若身履乎其間,非徒得之於傳聞而已。同志之士,盍補其所未備者而傳之。紹興歲次庚辰八月,左奉議郎充江南東路安撫司幹辦公事新安張敦頤序。 高陽許嵩作《建康實録》,文多汗漫,參考者疲於省閲。新安張養正裒舊史而爲《六朝事迹編類》,部居粲然,俾江左三百餘年之故,實昭布方册,非博雅好古,未易成此書也。余叨守建康,養正適以議郎居幕府,因取其書刊於此邦。養正名敦頤,屢專侯泮,以文章道義爲學者之所矜式,此特餘事爾。紹興庚辰立冬日,東魯韓仲通書。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元詞斠律:4卷 翰林學士記:1卷 琴旨申邱:[1卷]        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記:2卷 中國現勢論 詩論:一卷 范忠貞公集:10卷 大唐六典:30卷 甲申記變錄:1卷 羣經平議:35卷 古今法制表:16卷 佛説摩利支天菩薩經:一卷 古泉雜記 駕雲螭室別集 詩經恒解:6卷 南通費氏家傳:1卷 修辭鑑衡:2卷 伊蒿室集:6卷 明誠意伯連珠:1卷 續詩經音律:8卷 端溪硯史 經韻集字析解:2卷 論墨絕句詩:1卷 生香書屋詩集:七卷 無邪堂答問:5卷 唐丞相曲江張先生文集:20卷,附錄1卷 李長吉歌詩:5卷 殷契通釋:6卷 皇朝本記:1卷 元寇紀略:2卷,年表一卷 元詩百一鈔:8卷,補遺1卷 玉岑山慧因高麗華嚴教寺志:十二卷 金陵後湖誌:不分卷 白虎通德論:2卷 辳村短唱 高昌陶集:2篇 堯山堂偶雋:7卷 中國藏書家攷略 春明退朝录 大英治理印度新政考三十二章 老子道德經:2卷 王孫子:1卷 五花洞:1本 性理論:4卷,論法指南1卷 兼明書 人事部·逸民部·宗親部·禮儀部·樂部 古文雅正:十四卷 散原精舍詩別集 鐵雲藏龜拾遺:1卷,附考釋 營造法式:36卷 尚書古注便讀:4卷 凝香室鴻雪因緣圖記三集 錫山尤氏叢刊 重建昭忠祠爵秩姓名錄:六卷 瑟譜:6卷 諸子匯涵:26卷,談藪1卷 唐人草書經贊:1卷 升平署月令承應戲 去華山人詞:一卷 全球漢詩三百家: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