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韻會舉要
书名《古今韻會舉要》
书名 古今韵会举要
作者熊忠
版本元刊元印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昭武黄公紹直翁編輯,昭武熊忠子中舉要韻例 文宗皇帝御奎章閣,得昭武黄氏《韻會舉要》寫本。至順二年春,勑應奉翰林文字臣余謙校正。明年夏,上進,賜旌其功。余氏今提學江浙,以書見質,始知其刊正補削,根據不苟。序曰:惟古大司徒以六藝教萬民,次德行,賓賢能,禮容、樂聲、射中、御節、書文、數紀,六德六行會焉。書者,文也。象形用禮之儀,諧聲用樂之律,指事用射之彀,會意用御之範,轉注、假借用數之則,六書統焉。容必由儀,聲必由律,中必由彀,節必由範,紀必由則,文斯立而教斯興焉。天子攷之,以正其僞;天下同之,以安其情。文斯明而政斯行焉。世衰教湮,文厖藝舛,形體變易,音義阻艱。許氏立説而文有類,沈約譜聲而韻有書,元魏用翻母而字有攝,書家資焉。黄氏遡流而源,廉取並載,得者便之。雖然形體變易,若可鑑矣;音義阻難,猶或累焉。余氏以文臣奉詔正誤,令績也;來提舉謀鋟其書,義舉也;學者得此明其心目,仁澤也。噫!此其編號『舉要』耳,其傳可盡傳乎?因是一均,可通其餘均乎,刻本快覩,蓋有待焉。元統乙亥冬,翰林侍講學士前中奉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孛术魯翀序。 時至順二年二月乙未,臣欽承帝命點校葛元鼎所書《韻會》以進。越明年四月丁卯,乃遂訖工獻納,上徹聖鑒。龍賚下班,曷勝感怍。念惟韻板文字,乖誤頗繁,兹既考徵就易,輯具成編,尚獲與學者咸被于天下同文之休,斯願。翰林國史臣余謙拜手稽首謹書。 氣者,天地母也。聲與氣同時而出,有聲即有字,字又聲之子也。人生不至乎孩而始誰,亦不能不誰也。誰而爸,誰而嬭,方言各不相通,而爲父母一也。繇是而協於聲者,方次第出焉。猶弟兄不可知,所可知者,其初必出於一也。故謂『一大』爲『天』,可謂天爲天,天不知也;謂天爲匕年切,愈不知也。其誰爲之耶?又推天以至於星某某,以至於山某某,呼而若吾應焉者,或者其猶孩也。雖謂人字之可也,而非人字之也。十三卦未畫,而有名,豈惟有名,而舟車杵臼,莫不皆有其物,其先有是字而後有物乎?其物從字乎?今人以指事、會意爲差,而不知形聲之皆意。惟聲者自然而然,然且有無字之聲,而未有無聲之字。及其字也,猶一舉首而得其爲天,而意常後之,故制字之初,未必人爲之也,天也。今人知字,而不能知聲,故意之。意之而聽於『東』、『冬』、『清』、『青』也,惘然而不敢易,猶聾耳而信目,連壁也,而不相往來。不知韻者出於律,律之生也,有合故律。娶妻清濁,易知也半,未易知也半,又半如雙生,必有所從受,不可紊也。故文家尚意,儻知律之子母,則得之韻者,猶未生前。吾嘗欲譜以著邵氏《皇極經世》之所由生,而病未能,非不能譜,不能切也。坡公得潁濱《老子解》,以爲不意暮年見此奇特,彼解《老》不至是。吾於在軒黄公紹《韻會》,三叫奇特,云其書有律吕次第,有幹枝損益,而又會萬理歸一,拾經史如傳,以至字誤筆誤,遠之爲天地變化,近之爲人物情性,又近之爲文章樂府,無不合。恨獨得其一韻,韻不勝舉,充類至消息盈虚,將與《易》相表裏,與風角鳥占爲胥易枝吾,豈慮世運運世之不可知哉?惜也,江閩相絶,望全書如不得見,不知刻成,能寄之何日?徒闓□以極作述之意如此。然有一恨,鄭夾漈謂梵音行於中國,而吾夫子之經,不能過跋提河一步者,以字不以聲也。今車同軌,行同倫,獨書未同文耳。得《韻會》而聲同,聲同字有不可同者乎?胡僧細韻,與佛經字母,極天下之不能言者,使其得吾字而習之,有不能乎?天下聲同書同,其必自《韻會》始,此萬世功也,勉成之!壬辰十月望日,廬陵劉辰翁序。 六經有韻語,無韻書,五方之音,各以韻叶也。自南史約譔《類譜》,而四聲不相爲用;隋陸法言等制韻書,而七音遂譌。迨李唐聲律設科,《韻畧》下之禮部,進士詞章非是不在選,而有司去取決焉。一部《禮韻》遂如金科玉條,不敢一字輕易出入。中更名公鉅儒,皆有科舉之累,而焉得議其非?獨於私作詩文,間用古韻,讀者已聱牙不能以句,音學之失久矣。宋省監申明,儒紳論卞,《韻畧》集注殆且五十餘家,率皆承舛襲譌,以苟決科之便。造韻者既未嘗盡括經傳之音,釋韻者又專以時文爲據。或言經作某字,韻無此字不可用,或言經本某音,監韻此字下無注,押者非至。使人寧背經音,無違韻注,其弊可勝言哉?它又未暇論也。同郡在軒先生黄公公紹慨然整千有餘年韻書之失,如秤字書,作《古今韻會》。大較本之《説文》,參以籀古隸俗,《凡將》、《急就》,旁行旉落之文,下至律書方技,樂府方言,靡不悉究。而又檢以七音六書,凡經史子集之正音、次音、叶音,異辭異義,與夫事物倫類制度,孅悉莫不詳説而備載之。浩乎山海藏也!僕館公門,獨先快覩。旦日竊承緒論,惜其編帙浩瀚,四方學士不能徧覽,隱屏以來,因取《禮部韻畧》,增以毛、劉二韻,及經傳當收未載之字,别爲《韻會舉要》一編,雖未足以紀綱人文,亦可以解舊韻之惑矣。其諸條貫,具如凡例。雖然,聲音之起,而樂生焉。古先聖人以聲爲律,有以也。言語文字云乎哉?今之人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反區區取信於沈、陸自得之私,誠不知其可也。姑陳梗㮣,以俟來哲。歲丁西日長至,武昜態忠。 宲昨承先師架閣黄公在軒先生委刊《古今韻會舉要》,凡三十卷,古今字畫音義瞭然在目,誠千百年間未覩之秘也。今繡諸梓,三復讎校,並無僞誤,愿與天下士大夫共之。但是編係私著之文,與書肆所刊見成文籍不同,竊恐嗜利之徒,改换名目,節畧翻刊,纎毫争差,致誤學者。已經所屬陳告,乞行禁約外,收書君子伏幸藻鑒。後學陳宲謹白。 案,是書有明覆本,此則元刊本,每葉十六行,小字雙行,每行二十三字,小黑口,分甲、乙至壬、癸十册。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山館學規一卷 重修盧氏縣志十七卷首一卷 經進文稿偶存不分卷 善女人傳二卷 書經提要四卷 菽園贅談七卷庚宣偶存一卷 諧聲譜二册 鄭志疏證八卷鄭記考證一卷 清內閣庫貯舊檔輯刊6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大清嘉慶十年歲次乙丑時憲書一卷 何氏心傳一卷 廢稿八卷 鄭氏家範一卷 大定新編便覽二卷 東齋詩删一卷 明道雜志 出曜經三十卷 薛方山紀述 毛詩一卷 續書譜一卷 禹貢增註或問一卷 明密電報新書一卷 民政部奏底四卷 雪香詩抄五卷 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 御製大誥續編一卷三編一卷 孝經董氏義一卷 晉書(三國志注引) 補晉兵志一卷 清真釋疑一卷 海剛峯集十卷(備忘集三卷附錄一卷備忘續集二卷淳安藳一卷淳安政事三卷) 小隱山房駢體文續抄一卷詩續抄三卷詩餘剩稿一卷 有象列仙傳全傳九卷 當涂縣志三十三卷 學海君道部二百四十卷目錄八卷 羅氏識遺十卷 大唐開元禮一百五十卷 姑溪詞一卷 金薤琳琅二十卷 五茸志逸錄存一卷 左氏釋二卷 李衞公文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 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攷一卷 佛說盂蘭盆經折中疏一卷 海山記一卷 志三十卷 養生編一卷 岱游集一卷 誠一堂琴譜六卷琴談二卷 中候握河紀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籙一卷 新刻寫本道琴書不分卷 外紀一卷 絲綸錄六卷 [湖南湘鄉]李氏續修族譜二十四卷首二卷 李溫陵外紀四卷 東山詞一卷 山林清氣集一卷續集一卷附集一卷 古算器考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