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
书名《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
书名 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作者韓道昭
版本明刊本
分类經部>小學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金昌黎郡韓孝彦次男韓道昭改併重編 夫《篇》、《韻》者,自古文章士常用者也。《韵》乃羣經之祖,《篇》由衆字之基。故有聲無形者,隨《韵》而准知;有體無聲者,依《篇》而的見。據兹《篇》、《韵》,爲其副正,至於修書取義,豈可斯須而離也?自梁大同間,黄門侍郎顧野王肇修《玉篇》,立成三十卷,計五百四十二部,雖區别偏傍,而音義釋文,蔑然不載,失於擇而不精,缺而不備。至唐處士孫强增加字數,理尚未周,但依前賢底藴而已。故《集韻》、《省篇》、《川篇》、《類篇》雜沓而興,其取字加損,各擅其能。又至□□□大朝甲辰歲,先有後陽王公與秘詳等以人推而廣之,以爲《篇海》,分其畫段,使學人取而有准,其間踈駁,亦以頗多。復至明昌丙辰,有真定校將元注《指玄》。韓公先生孝彦,字允中,著其古法,未盡其理,特將已見,剏立門庭,改《玉篇》歸於五音,逐三十六母之中,取字最爲絶妙,此法新行,驚儒動衆。嘆哉!自古迄今,無以加於斯法者也。又至泰和戊辰,有先生次男韓道昭,字伯暉,搜尋旨範,考校前規,然觀《五音》之篇,美即是美,未盡其詳,明之部目,尚亦文繁。只如誩、口之部,言、口同論,虤、㸚之形,虎、爻一類,本是一宗形質,何須各立其門?故以再行規矩,改併增析,詳其理,察其源,皆前賢之所未至,使後人之所指漏者焉。今特將吅、品隨口,併入於溪;再定雔、雥依佳,總歸於照。麤隨鹿走,羴從羊行。余即隨他人類奏形,送白天庭;背篇隱注覩偏傍,散在諸門;十五單身覷頭尾,布於衆部。添減筆俗傳之字,少約二千;續《搜真玉鏡》之集,多迭一萬。取《周易》三百八十四爻,六十甲子,二數相合,改併作四百四十四部,方成規式者也。仍依《五音》四聲,舊時畫段,分爲一十五卷。取敘目爲初,『見』祖金部爲首,至日母自部方終。比於《五音》舊本,增加字數,計一萬二千三百四十五言,目之曰《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不亦宜乎?觀之上件,韓伯暉改併之能者,如明鏡之中照物,令久習之者不厭,好事之者無疑。酷似久居暗室,豁然而覩明焉,往者披雲倐忽而觀日矣。僕因覽之,固無暫捨,興然爲序,以冠篇首。旹泰和八年歲在强圉單閹律逢無射首六日,先生姪男韓道昇謹誌。 滕霄序正德十五年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佚禮扶微:二卷,附錄一卷 四書反身錄:8卷 論衡舉正:4卷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 蘭州楹聯匯存:四卷 胡適手稿:10集 淮陽樂府:一卷 張制軍年譜: 2卷 易象鉤解:4卷 泰縣誌稿:[民国]:30卷,首1卷 曾惠敏公全集:4種 藍山縣志:16卷,卷末1卷 畫跋:1卷 且樸齋詩稿 呂洞賓花月神仙會:一卷 三省邊防備覽:18卷 紫柏山誌圖 瓊崖志略:[民國]:5章 桐城吳先生年譜:[清吳汝綸]:4卷 望山堂文集:4卷 宋本十三經注疏:416卷,附校勘記 四書釋地:1卷,續1卷,又續1卷,三續1卷,附孟子之生卒年月考1卷 蘿石山房文鈔:四卷 新體廣註古文觀止:12卷 春波影 中庸傳注:一卷 才子奇緣:4卷三十二回 錢士清先生編年事略:1卷 言舊錄(即張金吾自編年譜):1卷 地方制度:11章 唐解元倣古今畫譜:無卷數 韓文公歷官記:1卷 尊道先生年譜:一卷 重刻畸人十篇:2卷 養花軒詩集:不分卷 詩品:三卷 九章筭經:5卷 子劉子遺書 公門不費錢功德錄:一卷 莊氏易集注:一卷 讀兩漢書記 樊榭山房集:10卷 貞一齋文:1卷,詩稿1卷 廿一史彈詞注:12卷 崇禎存寶疏鈔:8卷 東槎紀略:5卷 考槃餘事 小山類稿選:20卷 半巌廬日記:5卷 鐵研齋叢書 道德真經取善集:12卷 禮記:十六卷 中論:二卷 唐詩別裁集引典備註:20卷 籌辦夷務始末:260卷 中外輿地全圖目錄序例 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20卷 壽愷堂集:三十卷,附補編 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貼正續集(殘) 寄庵文鈔:2卷,續2卷